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受教育者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使学生发展的主导决定性作用.高校的责任是把新一代青年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真正的人才,德育已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如何加强德育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刘学智 《甘肃教育》2006,(7B):21-21
一、德育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德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初步确立,各种社会思潮叠起,学生原本脆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知识丰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和谐德育: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多元、开放的现代社会对德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德育的构建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和谐德育是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和谐发展对德育的内在诉求,有其独特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德哲学认为,道德是约束人的行为的规范.从此理论出发,传统德育强调在德育中用现成的社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使学生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认为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以当代道德哲学和德育理论的观点与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来看,这种理论是片面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德育实践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德育必须实现由重限制到重发展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情感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回归,其意义不仅在于社会生活是道德及其教育的起点、学生的道德发展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实现,而且在于只有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德育内容才能有助于建构学生的主体(心理)意义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强调要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教材的教育话题和案例,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推动学生的自主建构,将教材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增进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关系,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情感需求,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型师生关系建构和教师成长的基本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生活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教育常常面对来自学校外部的批评和学校内部的矛盾,这些冲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相对平稳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其核心是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深入.要求德育教育从过去一味强调社会教化功能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新课下的德育教育应是既符合社会教化需要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仅从学生个体发展、德育功能、德育评价等几个方面小议德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德育评价机制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探索建构新型高职学生德育评价机制的实施路径,制定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德育评价内容,完善多方参与、多元评价方式,建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素质教育下,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让学生以饱满的信心走进考场的同时,还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建设做起,同时,再结合一系列的活动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而为学生德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德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环境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英语作为语言学科,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渗透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一、在德育内容安排上,由单纯根据社会需要,变为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统一,努力使德育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德育的内容安排,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但也要考虑学生需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德育由社会的外在要求转变为社会外在要求与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高校的一个普遍趋势是日益重视学生的德育,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对社会道德和学生德育负有责任是国外高校教师普遍的职业要求,国外高校教师担负着学生德育的主体责任.国外高校教师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对我国师德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他们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促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心育和德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具有现代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怎样使学生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接受德育,这首先是一个心理接受、认同和内化的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心育的中小学校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最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我国各个教育领域当中,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们采用的是应试教育,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进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性格方面的缺陷.那么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在我国现代教育当中加入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并要求从多个科目进行全面化的渗透,而语文作为学生知识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德育渗透的首个教学科目,尤其是在学生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德育的渗透有个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主性德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各方面的品德可以得到完善和提高,最终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要不断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德育本领。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德育本领展开讨论。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将自主德育的书面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要求和行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姜胜馨 《成才之路》2022,(8):131-13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高校实施德育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举措.在具体教学中,各高校可基于德育教学现状,提高师生的德育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文章分析高校德育教学现状、高校开展德育的必要性,重点探究高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强化教育效果的策略,以...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德育的培养,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相对轻松的课程,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在音乐课程中渗透的德育功德是提升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德的渗透与发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意义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化德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德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构造作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客观要求.构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环境要把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雏一体的生活德育环境系统,从学校生活德育环境、社会生活德育环境、家庭生活德育环境和网络生活德育环境四个方面来进行构造高校和谐的生活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实行德育学分制和构建德育评价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华 《职教论坛》2006,(15):46-48
德育评价导向不明晰、内容抽象空泛、方法陈旧滞后是目前职业学校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与新时期弹性学习制度下具有形成性、发展性和人性化的德育评价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以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求、适应职校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为主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砥砺的德评价新机制,实行"德育学分制"管理.德育学分指标体系主要由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附加学分三个模块组成,其评价方法包括"双主体"、"双性"、"双促进"评价."德育学分制"作为一个新的评价方式,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在实施过程中要加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主体发展性德育,是发展性教育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构建和实施新型德育体系的核心价值,对学生的道德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行为习惯养成,学生的自主发展,起到了深层次内化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对学生主体发展的理解和看法。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主体发展性德育1.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内涵。所谓主体发展性德育,是指教师与受学生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德育环  相似文献   

20.
德育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对社会传统秩序的冲击,道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社会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开始下降。因此,社会对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道德新秩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了提高德育质量,国家加大了对德育的投入,在课时、经费、人员等方面予以保证,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德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思考实效性的问题,即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的实际效果。一、导致德育失效的原因1.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一是某些德育内容不能满足当代德育发展要求。德育内容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