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基于上文(此处指"《MOOC环境下〈现代维语〉微课程建设探究(一)》"一文)对MOOC环境状况下对《现代维语》微课程建设的探究,分析MOOC课程教学的优缺点,从而对MOOC环境状况下的《现代维语》微课程建设进行设定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对现代维语课程的实际运用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随着MOOC(慕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成为MOOC环境下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合在MOOC环境下应用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中职混合教学模式,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MOOC(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同时也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MOOC不仅可以实现全球教学资源的高度融合,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行业英语微课资源的整理,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MOOC背景下行业英语微课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促进MOOC教学模式更好开展的情况下,全面提高行业英语微课实施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MOOC元年至今,其追随者和批判者不断刷新人们对慕课的认知。但是不可否认,若想最佳发挥慕课在当今教育中的作用,仍是任重而道远。信息化背景下的生成性资源能够为MOOC资源的更新与优化带来新的思考。近年来,MOOC井喷式发展使信息化环境下的MOOC资源不再是学习资料的单一来源,而是更具有多维性、再生性、演化性。本文针对目前大多数慕课资源处于静止状态的现状,立足于信息环境下MOOC资源的特性,分别从主体观念意识、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活动、协助的学习环境、交互工具、多元评价几个维度探讨MOOC资源迭代优化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索迭代资源的质量标准,以充分发挥MOOC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MOOC课程在线完全开放,资源由用户自组织,在国际上得到了学习者与教师的普遍认可.在当前国内微课盛行,而微课资源网站较少的现状下,以MOOC课程建设理念设计微课网站,有益于微课的普及与深入应用.文章吸取MOOC课程建设的特点,设计了适合高校建设的开放性强、交互灵活、功能全面的微课资源网站.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课这一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引起关注。在MOOC环境的影响下,探讨高校图书馆该如何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利用微课这种教育平台来服务于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教育(MOOC)对微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微课内容设计的关键。根据Kolb学习风格理论,从相关理念、设计过程、实施方案等方面研究了微课的内容设计,提出了微课内容风格化设计策略,以提高微课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近年来在线教育领域出现的新型课程模式,它让学习者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权,自主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微课资源,作为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上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研究。针对当前微课资源网站仍侧重于视频的点播和资料的下载,缺乏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缺陷,提出微课网站的建设应吸收先进的MOOC课程建设理念,并从网站的功能设计和技术架构等方面探讨面向MOOC的微课资源网站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MOOC环境下经济学基础微课程的优势,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MOOC教学环境、教学实施、学习效果的评价、内嵌式学习支持等六个维度对经济学基础微课程进行了设计,并从高效的教学团队、精良的微视频制作和优质的数字化平台运行三个方面探索实现MOOC环境下经济学基础微课程教学,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MOOC是当今教育模式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单纯的MOOC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为此提出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资源,一方面在线下课堂中采用导读式教学,并分层实践。文中以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这种非纯粹MOOC课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为MOOC微课程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移动环境。移动环境下的MOOC微课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习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自主自由的选择空间,为大量零散化、碎片化学习提供条件,改变社会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MOOC环境下,针对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发挥翻转课堂、微课、MOOC的优势,将线上与线下实体课堂教学完美融合,更大限度的发挥数字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阐明MOOC和学习方式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法和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在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类型、MOOC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问题归因以及提升对策方面,探究我国MOOC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改革以及创新思维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大规模在线课程发展特点,参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微课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基于创新目标下的图学教育教学模式,即MOOC与SPOC混合式教学.学生对图学MOOC教学资源的主动学习,然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相应的课堂解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更有助于学生高质高效的掌握专业所需的图学知识,也可为社会人员随时随地学习图学知识和提高读图、制图能力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
4月11~12日,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2014年会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创新微课应用模式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为主题,系统总结联盟2014年工作的开展情况,探讨职业教育微课程资源及平台开发的现状,交流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微课制作与教学应用的成功经验。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是在教育部指导下自发形成的、公益性的民间组织。其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指导下,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领域微课程及MOOC领域研究和应用、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革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配合国家实施的重大政策及项目实施工作,加强各单位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协作研究,提高信息与资源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169-171
在MOOC环境下的学习者有其个性化的目标和需求,这就使得其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并使其存在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在MOOC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就必须支持并促进学习者的自主个性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该文将自主个性化学习与MOOC学习环境建设相结合,深入探究MOOC学习环境设计的策略研究,以期支持并促进学习者实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MOOC最大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课"热的蔓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MOOC"、"翻转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模式迎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变革尝试。在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后,笔者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基于网络学习以及课前预习的"MOOC"与"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理想效果,与此相反,"微课"资源在信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相当优秀。因此,针对小学信息课堂的特殊性,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需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18.
移动学习环境下云班课支持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实践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OC关注校园教学、班课规模、翻转教学、学习者完整的学习体验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对"MOOC"的完善与补充,可谓是"后MOOC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借助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云班课平台,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变成学习者强大的学习利器,探究云班课支持下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并通过学期末学生评价教学及教师评价学业的双向数据统计分析论证其实效性。研究表明,云班课支持的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吸引力及学习者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欧美国家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又称为"慕课",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新渠道和重要学习模式。MOOC井喷式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产生深远影响,并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极大挑战。然而在MOOC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引导慕课在本土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慕课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归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总结了MOOC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配套服务方面的困境,并分析了其内在成因,从而探讨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寻求一条适合我国慕课发展的高教信息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MOOC和微课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一线教师开始探索和使用微课教学,要真正发挥微课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成体系的将微课资源及配套的碎片化资源用平台支撑起来并能在不同设备上学习使用,肇庆医专在大学英语微课建设中启用新版本MOODLE并深度整合微信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