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着力提高生产第一线劳动者素质,无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重点之一。职业技术学校是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与技术骨干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将影响到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提高。 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专业实习对学生技能的形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影响最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就业后能否迅速顶岗工作。但从目前各职业学校的实习安排看,大多数学校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许多学校的实习处…  相似文献   

2.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训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实习教学和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是技工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专业技能得以提高,而德育工作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所以,只有寓德育教学与实习教学中,才能使学生提高技能、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职教课程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呼唤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最根本的是构建课程新模式,培养学生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一、确定职业素质规格的依据 我国教育的发展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范围和初、中、高三个不同的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只有及时而密切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职业技术教育要贯穿于每个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它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要求得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要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壮大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高素质”包括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品质,同时也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题是“学做人”,它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体现了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走向。人文精神培养要融合到职教改革中进行,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的关系,要按职教改革思路探索人文素质培养新途径,包括“生活即教育”——基于生活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基于社会的教育、“教学做合一”——基于实践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网页制作是计算机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部分企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在专业技能上,综合素质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种高素质劳动者.要使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学校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技能的训练,把培养“知识型”学生转为培养“能力型”、“实用型”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具备较高素质的中职人才.  相似文献   

9.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或合格的技术劳动者。加强职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几方面论述一下为什么要加强以及如何加强职专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一、加强职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职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符合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质量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说到底,人才的质量或劳动者的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争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符合日益变化的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职语文是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化工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健全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培育化工专业学生的公共素质;以校内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大赛、企业顶岗实习和校园文化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化工博物馆、校中企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从而提高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劳动者就业而进行的职业准备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政治能力的考核在向“广”、“宽”、“综”的方向发展,对于职业职业学校生来说,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这对处于二十一世纪的职业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职业素质逐渐成为当代各企业选择和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各个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各阶层劳动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和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成为中职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施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在有效教学基础上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习教学改革与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实习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分析高技能人才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就实习教学对高技能人才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1):29-30
学生的创新能力实在是社会发展和人生提升的关键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培养内容。随着新的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学校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伟大事业,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职业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创新性活动,为自己,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职业技术教育把熟练劳动者素质注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上。而美国职业教育观则认为如果仅仅只加强职业教育,可能学生一出校门,社会就不承认他的职业技术符合需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在变化,不仅要求有一定知识、较高的技能水平,能生存,更重要的要求是能应变和发展。今天,应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进行再认识。职业教育已不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是扩展到增强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并着眼于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不是只…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进行对社会的建设,所以,我国的教育结构也开始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调整,也是为我国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我国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的措施,职业教育中的语文家偶尔能够提高职业学生科学文化的素质和思想人文的素质,能够辅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完善与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是摆在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董韩锋 《教育》2013,(20):52-53
高职人才所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和"专门化",其落脚点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特色,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职业素质要求的具体反映。通过对学校社团的建设,可以使高职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20.
李侃时 《成才之路》2012,(18):20-21
职业道德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道德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师要对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制约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促进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有效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