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宋历史上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20多年的频繁战争,带来了近110多年的和平相处,在宋辽历史上的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因此,宋史研究者们对“澶渊之盟”及其相关人物研究颇多,对“澶渊之盟”所涉人物寇准、毕士安、王继英,乃至张皓、周文质、王应昌等都有专文论述,给予适当评价。可是,笔者发现,这些研究仅注意到了文臣的作用,而几乎无人注意到武将,尤其是一个重要武将——高琼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而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之一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在促成宋辽澶渊结盟中起到了文臣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他促使宋真宗下决心亲临前线;是他促使真宗过河到澶州北城,到达宋辽两军对阵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2.
随着宋辽双方“澶渊之盟”的签订,两国关系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虽然在宋辽双方的誓书中,都有双方人员以后各守疆界、不得随意跨界入境的相关规定,但每年仍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契丹人因各种原因进入宋境,他们当中有的为宋政府收留,有的则被遣送回国,有的是主动投诚,也有的纯属误入宋境。对此,宋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制定了有差别的政策应对。这些政策总体而言是经过慎重考虑且有效的,但同时也受到宋辽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
北宋名将高琼在宋初统一南北的征战中立下不小功勋,尤其在宋辽澶渊之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促成真宗渡河亲临澶州前线,稳定战局,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百年和平的局面。他为人正直,忠诚坦荡,为政无私,豪侠仗义,在朝廷享有很高威望,并甚得皇上恩宠,在宋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转折点,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澶渊之盟"是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盟约缔结后,出现了双方百年和好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由其引发的消极政治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澶渊之盟"是宋辽史上一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学界历来存在很大分歧.然而,从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历史的眼界看问题,尽管存其消极的一面,但其符合民心、顺应潮流的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有关"辽、夏、金的建立与宋辽、宋夏、宋金的和战"规定如下:(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上子目与现行高中统一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五章第四节、第五节的子目完全一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复杂的内容之  相似文献   

7.
公元1004年,宋真宗以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代价,同辽圣宗签订了弭兵敦好的"澶渊之盟",从而结束了双方兵戎相见的对抗局面,揭开了宋辽历史关系的新篇章.从这时起以迄辽亡的一百多年中,桴鼓不鸣,北方边陲无干戈之扰;抱布贸丝,庶民编氓有兄弟之谊,成为历史佳话.这一和平环境,为双方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探讨这一百多年中契丹族和汉族"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对于加强当前的民族团结,也许是有意义的.一宋辽双方为什么能保持一百多年的和平?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澶渊之盟的性质、产生的背景或原因,澶渊之盟对宋辽双方的影响以及同澶渊之盟相关的人物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具有内容丰富、论述深入、角度新颖、方法多样等特征,但也存在重复研究和研究不平衡现象,对辽方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河北是北宋的根本之地,既是宋辽对峙的前线,也是其祖陵所在。朝廷在这一地区种植防御林、兴修塘泊、开挖地道、进行屯田,形成了对辽朝的一道防线。这些工程配套互补,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抵御辽朝南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学界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颇多分歧 ,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澶渊之盟”的性质 ,过去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个妥协性的屈辱的和约。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 ,对“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过程及内容的深入分析 ,得出关于“澶渊之盟”性质的结论 :“澶渊之盟”是宋辽两国间缔结的一个平等条约。双方互有妥协 ,但最终的谈判结果却不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宋真宗个人因素对澶渊之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盟约的签订,结束了宋辽双方自宋太宗进攻北汉以来几十年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相处。但考察盟约的签订及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仍不如人意,原因在于宋真宗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澶渊之盟”是宋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几乎都把“澶渊之盟”签订的原因归咎于宋真宗对于辽朝的惧怕和宋朝本身的积贫积弱等原因。本文认为盟约的签订是宋真宗开明务实和宋辽双方军事力量相当,双方均无法取代对立面,而在军事对抗中辽朝又占有地理优势等原因而签订的。  相似文献   

13.
越南的潘辉黎、阮文胜等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捏造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攻击郑和下西洋是在于“侵略”。本文以郑和下西洋的具体历史事实,从四个方面批驳其“侵略论”,论证郑和出使西洋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遍访亚洲三十余国,为建立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交往频繁。隐、桓二代,双方先后进行了三次会盟,始终保持着和平友好的交往关系。至于鲁庄公时,由于双方矛盾的激化,最终撕毁盟约,前后进行了两次大战。而这两次大战的直接结果,则是导致了济水之戎的消亡。分析双方和战之原因,除受历史传统影响之外,更多是因现实利益之需要。研究这一时期鲁国与济水之戎的关系,对探索春秋时期的戎夏分布格局与戎夏关系以及中国早期民族国家形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士安作为一名封建专制社会的士大夫,身至宰相后,忧国忧民、一心为国,参与了澶渊之役全程的筹划,并起到了决定性主导作用,促成了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其功劳甚至在寇准之上。由于古往今来的史家对澶渊之盟的评论褒贬不一,因而对于毕士安在此事件中的政治作为也就言人人殊。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将人物活动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承五代之弊,尽失河北燕蓟之险。宋辽对峙,时于梁门口砦置静戎军,旋改安肃军。本文对安肃军进行探讨,试分析安肃军建制的演变以及安肃军在北宋时期的边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古代文学分两大块八个重点。隋唐五代部分四个重点,即李白、杜甫、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宋辽金部分四个重点,即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苏轼、陆游、辛弃疾。就作品而言,隋唐五代都分的重点是诗,宋辽金部分的重点是词。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但从教材(纲要)和录相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宋辽金部分的内容要比隋唐五代部分的内容难学习和掌握,因此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教材(纲要)的内容吃透。这八个  相似文献   

18.
“澶渊之盟”是宋王朝在完全能够收复燕云失地情况下接受屈辱的不平等议和。“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的发展不能看作是议和的“积极的作用”。“澶渊之盟”暴露了宋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内实行镇压、对外推行投降政策的反动本质。它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和掠夺欲望。赵匡义出兵北汉后揭开了宋辽战争的序幕、辽国是契丹族新兴封建王同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政权、和势必然几种说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宋代使辽诗是宋诗中的一个特殊类别,表现了使臣们不满宋辽现状、屈从这一现状、又为它开脱的诸种心态,从而使他们诗中弥漫着一种隐痛情绪。这些心理反应反映出北宋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与因循守旧相交织的矛盾性格。与唐代边塞诗相比较,它缺乏慷慨之音,少有凛然之气,是一种克制、平和、舒缓的格调,终于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题材流派而为世人所注目。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59-160
<正>北宋与辽对峙时期,每年向辽国派遣使臣,这些宋朝遣往辽国的使臣既是外交群体,同时也是传播中原文化的媒介。在宋辽100多年的外交活动中,从维护宋辽和平关系这个角度看,使臣的活动和作用应当受到我们的肯定和重视。另外对于宋朝断代史的研究来说,"遣辽使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关系到宋辽关系、宋代官制、礼仪制度、社会风俗、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个课题具有可续性、延展性、可塑性。2016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