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广东高校网络德育现状的调研,结合传播学和德育的视角分析了目前广东高校网络德育传播现状及其特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高校网络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体制、师生交往、德育目标、大学生品德现状中都存在着关心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把关心纳入德育内容,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教师的关心素养,营造关心型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学视野中的德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特殊视角来考察德育,即将德育作为高等教育实现的途径予以讨论,旨在从一个新的侧面来重新认识德育的地位。文章在描述了德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高校德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从分析高校德育现状及其相对失效的致因入手,提出了高校德育必须拓展目标、更新内容、变革模式、改进方法、优化环境等的理论构想,以加强物改善高校德育的功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数据,根据德育内容选择多维量表描述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差异,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归纳初中生德育现状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交叉性视角验证影响因素分化初中生德育现状的作用机制。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和德育总分在不同的“家庭照料”“学校所在地”“居住地”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变量对初中生不同维度德育评分影响存在差异,而对德育总分均有显著影响。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分化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系统交叉影响着初中生的德育现状。其中,忽略机制体现为家庭照料由父母转变为其他人,强化了居住地为农村的初中生较低的德育现状;不均等机制体现为学校所在地由城市转变为农村,降低了学校德育措施对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文化多元化的现状,深刻影响着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选择,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德育—人的视角分析,认为高校德育应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发展的价值取向,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西方德育文化进行辩证审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大学德育内容泛政治色彩浓厚,已经背离了德育的本真,遮蔽了其文化性的本质。基于此,大学德育需回归其本真状态,体现其文化性,有必要从文化哲学这一视角来构建大学德育内容体系。基于文化哲学视角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人文价值取向,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核心德目作为德育内容,具体为珍爱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和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学的德育知识课程、学科课程、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并针对学校的德育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理论物理学最前沿的弦理论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到德育领域,独创性地提出“德育弦论”这一新的理论模型,并运用该理论对“德育为先”理念的内涵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从微观视角出发,以研究德育的最小单位——德育的弦——为起点,努力探究山德育弦构成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思想的作用和影响,尝试运用德育弦论宋揭示“德育为先”理念的本质和规律,以期达到推动学校德育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陈艳 《教育探索》2002,(6):78-80
本从素质教育入手,针对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提出了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系统地构建德育目标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自身素质,优化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和建立健全德育网络等几方面改革的构想,以促进德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发展的呼唤,生活德育的需要,德育自身困境的解决,这些都要求构建德育人本化理念,实施人本化德育。以求从以人为本这一视角来把握德育的本质特征,揭示德育的发展趋势,丰富、发展、完善德育理论,使当前德育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时下,德育实效性问题及德育的“非共生状”促使学者将目光投向共生德育。共生理论的提出为德育范式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与新方法。共生所蕴含的自主一全息性、合作一互惠性、开放一接纳性三大特征诉求德育范式转型。德育范式转型已成大势所趋,既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应然选择,又是德育理论纵深发展和德育实践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顺势而为、有所作为,方能实现德育的根本指向——“做成一个人”。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德育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明显,现有的德育模式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创新高职德育的模式需要确立大德育的观念、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模式、开辟网络德育空间、构建综合性的德育体制、营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环境、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当前小学德育认识片面、德育模式陈旧、德育合力不足等现状,在对当代德育追求和学校德育传统进行校本化表达的基础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了以儿童剧为契机探寻德育行动的德育举措,以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阐释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的矛盾现状,解析了高校德育教师价值取向矛盾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德育新视界:大德育观与潜在课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在课程理论为德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德育策略,它意在整合、设计诸多德育因素,强调与显性课程的“兼容”与“渗透”,并力图用大德育观统摄“显性”和“潜在”两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而无位.往往与人们看待德育的视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中重建学校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观和德育方法学,让学校德育的心理本原得以本真澄明,无疑会帮助学枝德育走出困境,“首”而有位。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以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德育为视角,通过分析传统德育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大学德育的新变化,提出大学德育的改进方策,以期使德育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调研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情况、德育管理体系、德育认知情况和管理内容等方面总结了其德育管理现状,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四个层面总结德育管理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的中国德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背景的挑战.当代德育改革的一般特征表明,目前中国德育变革的时机正在来临.德育改革中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途径与自下而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途径应该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德育基本理论的突破应该结合学科视角与文化视角的两种可能趋向.促进德育学科自主发展、改革德育师资选拔模式、推动学校综合德育应该成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探索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