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微电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电影类型,它依托着新媒体的崛起而迅速成长,并凭借其碎片化、自主式的传播优势,逐步成为时代的宠儿。由于微电影的"微"字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的大电影,它要求制作者在相对简短的时间内,将电影的情节、主题以及情感渲染等诸多因素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至此,本文将围绕着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展开,浅析微电影的制作模式与传播模式,以期更好地探清微电影未来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长尾效应贯穿于微电影制作、传播、销售以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制作主体多元化,制作成本低廉化,微电影颠覆"二八"定律;传播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验多样性,微电影受众趋于小众化;传播渠道多级化,传播效果裂变化,微电影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销售渠道多样化,营收模式多元化,微电影利润趋于最大化;内容创意版权化,电商营销影视化,打造微电影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王振兴  代湘云 《今传媒》2020,28(5):128-130
微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是在经济时代下产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新形态下微电影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在新阶段中产生的经济形态也有所变化,可称之为"后经济时代"或"后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面临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范式。作为视听艺术的微电影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其自身的艺术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着该时代下艺术形式的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后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变化角度探索微电影创作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高诗劼 《东南传播》2012,(9):104-106
中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来自"碎片化"的消解,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其内容、受众及渠道正在被解构和重塑。所以,依附于电视媒介的电视广告急需应对"碎片化"带来的"聚"挑战。近年来,传统电视广告搭载互联网平台所衍生出的"微电影广告"被视为绝佳的"微"契机,成为电视广告版图中的新景观。本文对"益达"品牌微电影广告进行了个案研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实践经验,可为日后实操提供参考。最后,笔者从微电影广告发展的现实情况再出发,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7.
2012年,微电影借视频网站快速扩张的东风,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各大影视团队、明星名导纷纷进军微电影……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些微电影为追求高点击率,制作内容粗俗,动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限令",要求对内容低俗、格调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微电影加以审查.对此,记者采访了一线创作者和业界人士,了解微电影的创作现状以及他们对微电影审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何剑波 《青年记者》2014,(2):109-110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名互联网民,只要拥有一个小小的账号,都可能成为一个媒体,通过大众观看、分享、发帖、转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的传播活动大踏步向前发展,一个全新的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其典型特征就是"微"。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传播媒介将颠覆传统大  相似文献   

9.
尤达 《青年记者》2017,(6):85-86
网络大电影,是指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大”是与微电影的“微”相对应的.具体来说,是指这样一种电影类型:“投资50万元到400万元之间,时长超过60分钟,没有特别大的造景,制作、拍摄、周期相对短,核心是故事”,选择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影.①如果说微电影强调“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周期、微费用,那么网络大电影则与其一脉相承,对这三者相应做了加法,它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自2010年发展至今的网络剧情影像作品,从微电影到网络自制剧,再到正在兴起的网络大电影,三者之间是紧密勾连的.  相似文献   

10.
罗倩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28-129
2011微电影成为与微博同样火的词。微电影中的微电影广告,给互联网营销带来新的契机,成为碎片化时代人们的新宠,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益。笔者利用SWOT分析法解析微电影广告,以求更加全面的了解微电影广告发展状态,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2,(11):222-223
《英雄联盟》延续麦家幽邃风格打造平凡人的英雄梦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被看做广告的一种新的"软"营销方式,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从微电影自身的特点来看,因为其"微"和"web"(篇幅短小,适宜互联网传播),显现出更为优越的传播效果,而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营销新阵地,而微电影本身的能量应远远不限于此。  相似文献   

12.
在爱奇艺看来,自制节目的营销价值需要放到整体视频产业链中去呈现。离开视频产业链的支持,网络自制节目很容易沦为孤立的概念。这也是内容营销深入发展的新趋势。最近的微电影大有"愤怒"之势。人人皆可微电影,引发了执着于微电影品质的创作人的"愤怒"。其实,无论对于创作人还是广告主,想要在微电影上花开灿烂结出硕果,的确需要予之既专业又广阔的空间。参加爱奇艺微电影那些事分享会时,DMG娱乐传媒集团创意总监徐卫兵谈到,真正的有故事的微电影,需要一个主人公,两个悖论,并遵循三段论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对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电影这一新的形势正在席卷全球,各大视频网站也都争相推出自己的微电影作品。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和不断壮大,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微电影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微电影的竞争也随其短小精悍、快速的传播性在新媒体时代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4.
史兴庆 《传媒》2014,(8):41-42
正近年来,微电影的发展持续火爆,其产业化也在不断拓展中,但微电影要实现产业化并非易事,这就要求微电影的各生产要素之间需形成有机的产业链,需有生产模式和赢利模式,至少也要有较为明确的产业空间和盈利前景,而微电影目前尚不具备这些因素。微电影的产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陈然 《科技与出版》2016,(3):105-107
在传统出版业态激烈的竞争下,中小出版社受制于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作者资源、人才、产业链布局等方面的诸多困难,步履维艰。"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商业思维和经济形态,是市场的放大和发展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出版观念,随着互联网思维及新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的出版业态将逐步形成。面对"互联网+出版"新时代的浪潮,面临掌握巨大资金与资源优势的竞争对手,中小出版社如不尽快做好准备,将有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形象对于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当前,各个城市也日益重视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众所周知,微电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的产物,简单来讲微电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制作简单、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的特点,对此,在新时代发展下,微电影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完善,传播途径已经进入新的时代,而微电影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本文主要通过对微电影的概述,讨论其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探讨艺术特征和传播机制对微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照 《今传媒》2012,(6):63-64
2010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的一部时长90秒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开启了品牌营销的新时代。微电影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浓缩的电影叙事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的感性诉求发挥到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现状、国家广电总局新出台的"限广令"政策以及三网融合的大环境进行分析解读,概括总结出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以期为微电影进军主流营销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中国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已经成为"微时代"重要标签之一,其以短、快、精、互动性强、平民视角的特点受到年轻观众的热捧,符合了当前大众的心理需求。微电影在创造文化产品、传播大众文化的同时,也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微电影风起云涌的大潮之中,江西省的广大影视工作者也是弄潮儿。2014年5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微电影借视频网站快速扩张的东风,以势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各大影视团队、明星名导纷纷进军微电影……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些微电影为追求高点击率,工作内容粗俗,动辄挑战社会道德底线。日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限令”,要求对内容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