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社会性别视域下的90后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发现,90后女大学生具有情感丰富、情绪敏感等特点,从心理需求角度分析可知90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互动性、指向性,从心理个性上日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中性化"趋势。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对总结其心理特点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开 《文教资料》2012,(17):149-150
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提升需求,也承载着来自家人、社会的重望。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人际关系、个人生活开支、学业、就业等常常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我国长期以来重"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忽视他人感受、不懂得感恩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更是缺失基本的礼数规范。辅导员应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其在"德"、"才"、"心理"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鹏 《考试周刊》2013,(82):158-159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90后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来,90后大学生相继毕业.通过分析他们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焦躁、自轻、抑郁、依赖、自傲和从众等心理问题,发现这些心理问题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原因。本文重点分析了90后大学生就业不顺利的内在原因是自我认知能力不足、求职心理准备不足和缺乏自我调适能力。为了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求职心理问题,实现顺利就业。研究这一群体的就业心理.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4.
使用SCL90和UPI量表对广州某女子高校2010-2012年入学的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0后女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常模,但在强迫、焦虑、恐怖三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将“自我”成长课题引入课堂、团体心理辅导、二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获得自我成长,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中应倡导带着问题前进与生活,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王枬 《高教论坛》2012,(11):9-13
女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有的身心特征。而女大学生教育直接关乎下一代的成长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广西师范大学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女大学生的成长:第一,开设"女大学生素养"讲座,强化女生教育;第二,成立"女性发展研究所",进行女性研究;第三,举办系列女生特色活动,促进女生成长;第四,关注社会性别平等,推进社会文明。女大学生的引导机制建立在对女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正确把握及外在积极引导与内在自我修炼上。女大学生应积极修养自身的人格,自信并自立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90后"女大学生失联、遭遇性侵以及遇害等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从"90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90后"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即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合力,共同提升"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为"90后"女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她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但女大学生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这对女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分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并研究其对策,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素质,促进女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多数“90”后经管类女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悲观、不满、自卑、依赖、从众、攀比、自负、懦弱等心理问题.据此,要引导大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助其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克服就业心理困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实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信;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体系,营造和谐的就业心理环境,帮助“90”后经管类女大学生调控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9.
"90后"大学生是青年毕业生队伍中的主力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作用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优化就业外在环境、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加强个体认知引导和加强心理调适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有效缓解"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多的困难与障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女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存在着不适应学校环境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城乡差别、生活差异导致的心理问题;恋爱与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将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纳为教学计划,建立起由不同方面组成的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心理教育体系,全方位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主体,他们的思想观念具有个性张扬、信仰自由、思想叛逆、人生追求物化、心理问题突出等新变化。本文通过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其变化的形成原因,以更好地推进高校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无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她们在每个阶段对情感的不同体验和感悟将塑造她们的内在气质和人格特性,甚至影响她们今后的整个人生.因此,开展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西安市某院校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论述了女大学生教育的方法和成效,并提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就业观,促进其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3.
现在"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也即将成为社会的新兴力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个性突出,特点鲜明。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个性特征,以西部某高校"90后"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简要引出辅导员的介入对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具有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特点,也有比较自我、任性和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自我是在个体与现实相互作用中产生,在解决生活课题中成长壮大的。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艰巨的生活课题,自我成长遇到巨大的挑战,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而是成长中的烦恼。所以,引导大学生面对现实,解决好大学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并在现实生活中成长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90后”女大学生在女性主体意识方面与“80后”女大学生有很大的区别,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彷徨与迷失。大学是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关键时期,社会公共政策、高校、大众传媒要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性别角色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注意问题产生的心理来源,更注意问题产生的社会来源,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女大学生生活背景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从高校的实际来关注、分析、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的三大重要因素,"90后"大学生虽远离父母,但仍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值得充分利用的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本文试分析"90后"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两者结合的途径,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成长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生活在多元化社会环境下的90后大学生"见多识广",对于许多新鲜的事物、现象、新闻了解的更多更快;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很强,思考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他们的思想还比较幼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自杀问题,理论与实践界进行了积极探索。心理咨询致力于矫正、治疗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心理问题,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提升生命品质为宗旨,在预防大学生自杀中彰显出独特优势和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各有其局限与难为之困境。大学生自杀之根源与对其施以制约和影响的社会情境密不可分。在心理咨询、生命教育预防基础上拓展与深化,增强大学生在风险社会中的平等体验与积极的自我建构,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治本"之举。为此,政府和社会应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推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完善与改进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体悟生命的内在教养,追寻"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理工科的女大学生呈现出自卑、依赖、焦虑、盲从和求实惠等心理问题.加强社会调控、制度调控、教育调控以及心理调控和自我调控,可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