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先生的《红色经典散文选》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是献给建党90周年的大礼。对梁衡的了解,最初是从小学课本里那篇著名的文章《晋祠》得来的。那时,对作家本人知之不多,只能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读他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美,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官员和新闻工作者的梁衡,其散文以“大气”和“理性”的特色,引起了众人的目光。本文从梁衡理性散文创作观的成因、特定的生平阅历与写作对象的人性魅力、历史审美重读和时代心理观照、新闻工作者简练本真的语言、学者哲人式的诗性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现实进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理性探索精神。结合时代政治、文化的需要反思人文精神的内蕴以及散文内在形式、语言的革新,是梁衡散文理性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而使他的作品在表述视角上具有浓郁的文化生态意味,并且由此带来的作品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也很独特。本文从理论视野出发对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进行宏观读解,对其创作内在变化,理性探索的意义及理论启示等方面给予了概括性揭示。  相似文献   

4.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梁衡政治散文的赞誉很多,笔者认为其政治散文的魅力,主要在于气势与哲理。梁文之所以气势如虹,除阅历、知识、态度、理想之外,根本点在于作者的抱负与胸襟,写政治散文时他的心与那些伟人是相通的。梁衡政治散文的哲理之关主要表现在形象和深刻两个方面,前者是其形,后者是其魂。“形象”的原因在于梁衡善取独特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深刻”则来源于他本人的哲学修养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6.
梁衡的散文《晋祠》存在一些问题:梁衡所谓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是错误的,《史记》无"剪桐封弟"四字,梁衡所谓的"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与《史记·晋世家》的明确记载相矛盾,树干劲直与偃卧矛盾,梁衡所谓"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指晋祠)起兵反隋,得了天下"之说有问题,梁衡所谓"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在这里(指晋祠)消灭了北汉政权"之说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细节不真实、一些表述有缺陷、地点不准确等等,影响了《晋祠》的说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家简介梁衡(1946—),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在当代众多散文作家中,梁衡受到公众注目较高、成就较为突出。他提出散文要有"四美":描写的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形式的美。他还主张一篇好的散文,一定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两方面都有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今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管理工作38年,在新闻写作和理论研究、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科普创作和理论研究、政治管理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卓有建树。多篇新闻作品荣获全国好新闻奖,30多篇作品60多次入选各种大中小学课本和其他行业读本,是当代作家作品入选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2012年5月3日,笔者就梁衡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他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做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到北京大学博士后董岩和清华大学博士后来尚武两位专家撰写了2篇专题研究论文,与访谈录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依托校本课程,师生共同拜读了《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一书.梁衡先生的“大情大理”的散文气韵、“苦心经营”的创作精神、“精妙、活泼”的语言风格、“联想、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和学习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2.
梁衡的人格文化散文,将犀利的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以平民心态和百姓眼光为基本标尺,通过艺术视角的观照和哲理思辨的运用,深刻地透析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人格的博大内涵,在当代文学画廊中独树一帜;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缜密思考和大胆而成功的艺术实践,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4.
<正>梁衡先生出生于1946年,他是山西霍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他的散文作品《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丽》《海思》《夏》《觅渡,觅渡,渡何处?》口碑  相似文献   

15.
黄珠婷 《新读写》2008,(3):26-26
季羡林先生引杜甫诗句“意匠渗淡经营中”,称赞梁衡是在“经营”散文:“他的经营还非同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异常执著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么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词。我曾想用‘境地’,觉得不够。又曾想用‘意境’,也觉得不够。也曾想用‘意韵’、‘韵味’等等,都觉得不够。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自认得之矣。”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同志5月13日莅临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工作,并与教材编写人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在座谈中,梁衡同志畅谈对我国中小学教材改革的构想,并回答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人员的提问。(全文另发)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教?..  相似文献   

17.
梁衡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喜爱的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之一。他的许多散文佳品一经发表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里介绍的,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大无大有周恩来》。  相似文献   

18.
“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梁衡的散文《夏》,虽然只有六百来字,却道人所未道。它吟咏夏天,赞美劳动,歌颂辛勤劳动的人们,称得上当代散文的一篇精品。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几乎是人们的共识。而在作者梁衡的眼中,夏天却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似密密厚发的草丛,像黛色长墙的绿林,如艘艘舰船的翻滚的麦浪,还有那烘烤着大地的火红的太阳;树叶间蝉儿的一声声长鸣;田野中热风吹送的阵阵麦香,这一切构成了夏天宏大的景观,无论在视觉上、听觉上、嗅觉上…  相似文献   

19.
梁衡先生     
《邯郸师专学报》2012,(2):F0002-F0002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材总顾问、邯郸学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20.
7月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北京联合主办了“《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首都各高校和新闻单位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梁衡文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梁衡文集》的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等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梁衡是当代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