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观察就是用眼睛来感受视觉信息的过程,观察是认识的基础。要学好汉字,首先要学会观察。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是不够细心的,观察事物的过程也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难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快乐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观察能解决作文“源”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去读好“大自然”这一本书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认识事物,认识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反复强调认真仔细外,还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之前,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重点、目的等,使学生观察事物时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这样,学生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二、教给方法,提高能力。观察事物,常见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依次观察,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静止的事物,大多按空间顺序来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观察动态的事物则常常按时间的顺序。二是分类观察,抓住事物…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观察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直接感知周围事物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在这项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相似文献   

5.
如果脱离无限丰富的客观刺激 ,儿童对事物或现象充其量只是“知道” ,而不能“心领神会” ;如果教学活动仅仅只停留在课堂上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将苍白无力 ,更谈不上创新 ,作文教学尤其如此。因此 ,教师要善于拓宽课堂以外的感知途径 ,授学生以“渔” ,让学生学会观察 ,并以此为契机 ,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这包括通过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知觉形式去感知。但并非所有的听、看、尝、触摸等活动都可称为观察 ,只有当人们带着一定目的 ,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进行的知觉活动才称得上是观察。一、激…  相似文献   

6.
一、在生活中发现在写作的选材上,老师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这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事实证明,往往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亲眼看到过的事物,写出来才显得生动、具体。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  相似文献   

7.
插图信息整合时的多元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磊 《湖北教育》2006,(5):54-55
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鉴赏课本插图 作文要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了解事物,而了解事物的前提是观察。大多数中小学生对课本插图中的事物和人物的观察仍停留在无意识、看热闹的层面上。因此,教师在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一是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或顺序观察,或联想观察,或比较观察,或反复观察,使插图所透射的中心明确、主次分明;二是要抓住插图所表达出的事物或人物的特点信息,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三是与联想紧密结合,概括、综合、多层次、多角度地去多元体味,提高学生对课本插图信息的整合、鉴赏水平,为看图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艳兰 《学语文》2008,(5):50-50
观察能力.就是观察周围事物及生活的能力。存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起着“龙头”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生活经验、不断积累作文素材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提炼作文主题的前提和基础。于漪老师曾这样概括:“教语文,忽视生活的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那无疑是沙上建塔,底气极差,虽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非常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我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归纳为“六要”.述之于下,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9.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是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因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训练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知觉的选择性 ,情绪性比…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很多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即使观察了,也不懂得取合材料。鉴于此,我设计了这节习作课。这节课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趣味性强,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也是体验的生活过程。教师可以更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把文章写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作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了写作的兴趣,学生就一定会写出好作文。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们亲身知道了观察顺序和方法,写起作文就有条有理了。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告诉学生怎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里不仅强调了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强调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学生如果对事物没有准确的观察、清楚的分析,对事物的认识就不易真切,文章的内容也就不会具体。以下作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要提高写作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多观察。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走出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首要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观察,因为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对周遭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以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教学中很多问题都要靠观察于能研究,如第十一册教材中,观察的内容达到80%之多,可见它的重要性,要想学生能很好地观察事物、了解事物,必须先弄清观察的目的,以达到有的放矢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往往具有无意性、情绪性、轮廓性和片面性等心理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加以培养。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小学生的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知觉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因而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就必须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观察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就能养成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樊莉 《文学教育(上)》2013,(21):148-148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要抓住重点,观察事物要渗透丰富的想象,观察事物要调动各种感官  相似文献   

19.
叶本驰 《贵州教育》2009,(19):34-34,38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养成的,它是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何敬贤 《广西教育》2005,(1B):61-61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应当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掌握观察事物的要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