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从叙事本及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山歌》反映了在封建伦理松驰及崩溃的前夕,以男权为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女性化的崛起,本从本内容和叙事视角的事构建女性主义的隐喻。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从文本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始终以女性尊严为叙事的中心,女性尊严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对女性尊严的认知和歌颂隐含在作者的叙事中,女性尊严是情节组织的动力,是叙事情绪的主导,是诗作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女性尊严的悲歌。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在历史叙事中引入女性视角,在独特的拼贴式叙事中探索了女性叙事重写历史的可能性。小说中女性视角下元叙事的叙事策略,也成为了女性努力确认自身身份的一种隐喻。作者在对叙事形式进行大胆探索的同时,又复归了经典叙事重视文本意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部作家冯玉雷的《敦煌遗书》属于"当代敦煌文学文本",这个名称一方面从时间上和敦煌出土的古代文学文本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区别于古代文本。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敦煌遗书》的独特叙事方式。一是叙事手法:用杂糅法叙述历史和神秘幻象;二是叙事视角: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性。通过分析其叙事方式进而认识该文本叙事内容上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爱玛》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读者。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心理空间理论分析《爱玛》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认知识解的心理运作机制及视角转换的认知叙事功能,分析读者如何对叙事视角转换及其意义建立心理表征,并由此领悟文本更深层的主题内涵。通过阐释文本叙事的深层认知机制和读者的认知理解过程,可以更好地展现小说艺术光彩,增强读者对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最后从文本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自然推及至作家隐喻其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白小说多采用内聚焦型的叙事视角,以“回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深渊;并通过人物与叙事关系的滑动,使叙述者以感受和体认的方式进入他人的故事,把自己写进文本。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观点透过《致命的飞翔》,把握林白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性别——女性"视角进行文本书写已经成为今日女性文学创作的一种主流书写手段。严歌苓于超文本叙事层之上采用作者本人的"性别"视角,恰吻合了埃莱娜西苏对"阴性书写"所下的定义,在《白蛇》中,此类性别书写的文本表征为徐群姗形象上所体现出的变装、酷儿色彩。本文从性别、书写、同性恋的角度入手,探究《白蛇》中性别作为主要书写元素的表意实践,以此来窥探"文革"题材小说的一种新式写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对女性作家的小说改编后的电视剧往往消解原著中的性别意识,回归到既定的性别形象和性别关系图式。由于创作者不同的社会性别观念和意识,在文本叙事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性别视角。本文以《橘子红了》为例,通过对小说和剧本两个文本进行细读。从聚焦选择、人物描写、人物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文本的叙事学分析,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性别视角,分析不同性别视角下文本的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是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也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作.本文从民间叙事方式和女性视角两个方面分析了《长恨歌》具有的独特格调.重点从主人公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和对政治的回避中阐释民间叙事,以及在女性视角下,分析女性与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小说作者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结合美学原理的知识,文章将从女性形象、叙事风格、诗化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一个人的战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孤独者》与《伤逝》都以"另类"女性的人生遭遇为文本叙述中心,采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叙事,通过男性主人公的追忆,完成对缺席的女性"另类""在场"的叙述,这种极富个性化的女性叙事策略,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向来弱势的妇女阶层和女性命运的深刻关切,而男性主人公忏悔和自我救赎的失败,则彰显了鲁迅先生从更为深广的角度批判了五四知识分子思想的局限以及对中国女性解放之路的切实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自传叙事中不可靠叙事(即文本间不可靠叙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本细读和互文性对比研究,聚焦巴拉克.奥巴马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存在的文本间不可靠叙事,从一个新的视角有力地揭示了《我父亲的梦想》作为自传写作所存在的独特的不可靠叙事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发现该文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文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文本中作者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7.
杜悦 《英语广场》2021,(11):12-14
安德烈·布林克是南非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他以勇敢的反抗精神、丰富的叙事技巧和巨大的文学成就享誉世界文坛。《沙的想象》是他的第一部关于女性主题的作品,该作品完全从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南非女性克里斯汀的家族中几代女性的历史以及克里斯汀成长为真正的“大女孩”的经历。本文尝试依托女性主义理论,结合文本细读,剖析布林克对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以《啼笑因缘》为出发点 ,着眼于其文本形式 ,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3个维度探讨了张恨水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与《围城》的比较,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探讨《来来往往》的叙事模式及叙事主题。笔者认为,文本的解读方式是相当关键的,不满足于文本的显性意义,突破固有的程序和思维定势,切入一种特定视角,进行宏观和微观的透视与扫描,就有可能找到潜在文本。这样一来,文学批评就成为多元选择的信息密码。基于这一点,本文才会在琐碎的新写实主义与厚重的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与《围城》的比较,从叙事学的角度来探讨《来来往往》的叙事模式及叙事主题笔者认为,本文的解读方式是相当关键的,不满足于文本的显性意义,突破固有的程序和思维定势,切入一种特定视角,进行宏观和微观的透视与扫描,就有可能找到潜在文本。这样一来,文学批评就成为多元选择的信息密码。基于这一点,本文才会在琐碎的新写实主义与厚重的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