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汪峰 《教育文汇》2010,(5):36-37
一天,我刚走近七年级班教室门口,又听到里面乱哄哄的。我估计还是张小荣同学“导演”的。张小荣虽然进初一时间不长,却多次违反校规校纪,上周一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刚刚被政教处予以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2.
【老问题一】学校考评教师,只重教师的教案个数和作业的批改次数,淡化甚至是无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效果。其做法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总是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然而在问题主导的课堂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教师没有区分"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没有提出令学生心动的"课堂问题"。一、"考试问题"与"课堂问题"的差异。顾名思义,"考试问题"是指命  相似文献   

4.
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教师批评时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总有一些"问题学生"。如何针对他们开展有效教学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问题学生"的产生有许多原因,有的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自身长久的恶习养成的,也有对老师持有偏见故意刁难人的。教师在管理上要对症下药,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也不能一股脑地将责任都归咎于学生本人。比如有的学生就是对老师有  相似文献   

5.
“学校考评教师,只重教师的教案个数和作业的批改次数,淡化甚至无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效果”“教师布置作业搞‘一刀切’——统一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学生无条件接受,没有选择余地”“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工作,不少学校停课搞卫生,或是叫学生上街列队迎接,  相似文献   

6.
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推动了数学教育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的演进。从目的性来看,是从仅重视知识功能向实现才智功能的演进;从教育过程来看,是从学生被动接纳的从属地位向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7.
8.
新课程改革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对一言堂,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于是在课堂上,问题教学得到了空前重视。但是,反思“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反思一:过滥的“问题”教学新课改倡导问题教学、师生互动,但很多新课堂陷入一个模式,一连串的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问代讲,以问代学,不该问的也问,没有疑问也问,仿佛整堂课就是为问题而存在的。曾经听过一堂“文化大革命”的公开课,授课老师并没用其他公开课上的“问题教学”来发挥所谓的学生主体性,一堂课仅仅是把文革十年里不少震撼人心的东西展现出,特别是讲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含冤而…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 ,但有些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 ,认为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都可以叫做“问题” ,其实不然。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 ,问题是指一个人面临着某种他所不认识的东西 ,而对这个东西他又不能仅仅应用某种典范的解法去解答 ,因为一个问题一旦可以用先前学会的方法轻易地解答出来 ,那么它就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绝大多数“练习题”不应该叫做“问题” ,它们只是要学生用曾经学到的方法去解答“类似…  相似文献   

10.
问题: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底面积为1,三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分别为30°,45°,60°,求棱锥的侧面积.解一:如图,因为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ABC在侧面ADC,ADB,BDC上的射影分别是△ADC,△ADB,△BDC.  相似文献   

11.
家庭问题是"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问题学生"与"家庭问题"的关系,认为单亲家庭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成因,"问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直接根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问题学生"的又一诱因,"问题家庭"的辐射作用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学生","官员家长"是"问题学生"的另一诱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管理措施,以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梅艳 《考试周刊》2010,(26):51-52
"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疑惑性或者答案的非唯一性,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才能解开的真正的"惑"。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问题外,更要放手让学生提问,这能弥补教师设问的局限,以达到让学生的"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问题”和“提问”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话题。通常情况下,“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没有问题的解决,教学就失去了意义。从认知心理学来看,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思考。而人们的思考则往往决定着其行  相似文献   

14.
在这几年的学生工作当中,每年都会遇上几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小欣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小欣,典型的问题少年,在班级第一次晚自习上就和同学打牌;入学英语考试时,通过扔纸条决定选哪个。后经过了解,我知道:他曾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之后因为感情问题自暴自弃以全校倒数第一的成绩被劝退,高中共换了3所学校,最后索性不上学了;他人极聪明,高考时仅在家复习两个月,考入我校;他英语非常差,除了高考时及格了,其他考试从来没及过格,但是老天爷跟他开了个玩笑,他考取的竟然是我校英语专业;他脾气暴躁,一入学就跟一名男同学打了一架。  相似文献   

15.
患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得太多吗? 答:不是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代谢都需要接受胰岛素的调控。所以,胰岛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患糖尿病有绝对的发言权,与吃糖多少并没有确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幼儿教育》2014,(12):10-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女儿开始不断地向我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比如,一天傍晚,我带女儿出去散步,她看见天上的月亮,突然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跟着走呢?”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高原和高地,百余年来的鲁迅研究,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但归纳起来,其成果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宏观论述与微观剖析。对于这种研究,有时我们可以用"大问题"与"小问题"来概括。所谓鲁迅研究中的"大问题",一般指是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整体把握,比如鲁迅的思想与学说(如"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8.
这天,下课铃刚过,教数学的杨老师气急败坏地冲到我桌前,大声嚷道:“你班的李阳上课随意插话,嬉皮笑脸,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如果再不教育,你们班的课就真没法上了.“……  相似文献   

19.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探究中,人们往往忽视问 题的价值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多由教师提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 况令人担忧。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还算积极,但随着年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至今一直被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可见“它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不失为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