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化学》第二册 1 0 5面[实验 4-1 4 ]安排了苯跟溴反应的演示实验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由于溴易挥发 ,且有剧毒 ,本身又是放热反应 ,所以挥发出溴蒸气较多。②反应不易控制。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一次加入 ,反应过于剧烈 ,不易控制反应速率。③产品检验。生成的HBr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 ,造成对HBr中溴检验的干扰。我们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 ,对本实验做了多次探索和改进 ,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用品及作用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 ,…  相似文献   

2.
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两个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冬梅 《化学教学》2002,(7):12-12,5
根据教材介绍 ,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新制Cu(OH) 2在碱性条件下氧化 ,此方法可用于检验醛基的存在 ,学生们做这个实验时 ,出现了很多颜色变化 ,为培养学生们科学探索的精神 ,我们以此为课题 ,组成了课外活动小组 ,就这两个条件进行探讨。1 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二个小组分别进行研究 :第一组 :研究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与放置时间较久的氢氧化铜跟乙醛反应有何不同第二组 :研究碱性强弱不同时 ,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现象每组在实验时都观察常温、微热、加热至沸腾及冷却后的实验现象 ,每组互相配合、切磋、讨论。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2 .1 新制…  相似文献   

3.
朱正德 《化学教学》2000,(1):42-42,43
一、问题提出关于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乙醛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乙醛中的α-H即CH3CHO+Br2CH2Br-CHO+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然而,也有一些资料认为: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所以乙醛使溴水褪色.孰是孰非?没有定论.为此笔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以揭开乙醛使溴水褪色之谜.二、理论分析1.取代反应机理直阅文献,醛、酮与溴在碱性催化下,α-H可以被溴取代,乙醛与溴的反…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苯酚与溴水反应的实验在高中教材 (试验修订本 )第二册中是以演示实验出现的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 ,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与定量测定。”很多学生把这句话绝对化 ,认为什么情况都“很灵敏” ,而造成解题中的失误。且看“中国考试”2003年第3~4期中的一道题 :在烧杯中放入5g苯酚 ,再加入10g水 ,充分搅拌后静置 ,取其溶液5mL于试管中 ,再滴入浓溴水2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白色沉淀B.无沉淀产生C.溶液分层D.以上均不对该题答案选择的是B ,那就说明苯酚与溴的反应还是…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主要把数字化实验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并通过"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和"探究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法制备氧气反应的影响"两个实验案例,探索数字化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使化学实验更加直观化、简易化,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化实验技术改进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6.
陈利 《化学教学》2001,(1):35-35
1.有机物CH2CHCHCHCHCHCH3与Br2按摩尔比1∶1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得到几种产物?(若不考虑顺反异构体)该题答案不应该是5种而应是6种。即3种1,2———加成产物和2种1,4———加成产物:(1)CH2BrCHBrCHCHCHCHCH3(2)CH2CHCHBrCHBrCHCHCH3(3)CH2CHCHCHCHBrCHBrCH3(4)CH2CHBrCHCHBrCHCHCH3(5)CH2CHCHBrCHCHCHBrCH3;我认为,除上述5种产物外,还有这样一种产物:(6)CH2BrCHCHCHCHCHBrCH3,也就是说反应过程中,三个双键均…  相似文献   

7.
蓝水青 《考试周刊》2014,(17):149-149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可依据以下方面内容选择课题:探索性化学实验;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作者阐述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应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学校在高一年级段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初步选定的课题是探究牛奶的成分。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方案时,设计了牛奶银镜反应实验。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没有银镜反应实验,高二第一学期的化学教材中只有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学生在查寻相关资料时发现,牛奶中含少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咨询了化学教师以后,作出了银镜反应实验的假设。1实验原理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带有醛基的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9.
林尤宏 《化学教学》2004,(11):48-49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高三新教材中的亮点,也是高考题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但是,有些试题的设计脱离客观实际,教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此,本人曾撰写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修改意见》,发表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第20题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现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求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梁宏  杨晓 《化学教学》2003,(12):30-32
1 教材分析1.1 “质量守恒定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略 )1.2 教学的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2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 )等实验基本操作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探究原因”的教学过程 ,体验“假设”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 )…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