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友芝  周豫  高璐 《编辑之友》2010,(12):36-38
一 当下文学期刊的生存困境与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当时普通文学期刊发行量有四五十万份.知名刊物的读者更足数以百万计.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来描述文学期刊在鼎盛时期的境况并不过分.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开始逐步从时代舞台的聚光灯下淡化出来,从中心踅向边缘.  相似文献   

2.
文学期刊出版、发行困境已是出版界议论多年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期刊是继续坚守"纯文学"的办刊理念,还是走向市场,这已是各类文学期刊研讨会上多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文学期刊《伊犁河》的一名编辑,20多年来,笔者与同事们为了寻找文学期刊的生存发展之路,《伊犁河》两次走市  相似文献   

3.
文学期刊和整个中国文学一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是生存危机.中国文学期刊还有明天吗?中国文学还有明天吗?"文学期刊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被认为是文学自身状况的某种反映的同时,也应被提到关系文学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①  相似文献   

4.
文学式微,文学期刊面临严峻的现实:要么走进市场闯出一条新路来,要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吃掉,要么坚守纯文学阵地继续平和而冷静地弘扬文学精神.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文学传播系统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学期刊的外围生态环境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6,(4):99-102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文学期刊为探索自身的生存出路,在内容风格、经营模式、编辑趣味以及市场策划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良倾向,如"学术化倾向"、"寻租经营"、"选刊趣味"以及"赛事依赖"等现象.虽然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期刊的生存状况,但从长远来看,却使得文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范武 《传媒》2015,(4):48-49
目前,《新潮》《文艺》《文学界》《群像》和《昴》为日本的五大文学期刊,它们所出版的文学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日本文坛.自21世纪以来,日本文学期刊始终没有走出低迷期,再加上娱乐文学期刊发行量大跌,以及电子期刊市场的冲击,文学期刊更是经营惨淡.以《ALL读物》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其发行量大约在40万份,但如今却已经不足5万份,许多同类期刊甚至沦为出版社的征稿“工具”.  相似文献   

8.
丁光梅 《科技与出版》2012,(10):105-107
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能够助推文学期刊品牌形象建设,有利于文学期刊发展体验经济。要确保形象传播的效果,必须讲究策略。文学期刊的形象传播策略主要是:选择适当的传播方式、有利的传播时机、合适的传播媒介,找准对读者的"攻心点",统一创意风格,运用有效的诉求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霞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93-194
纯文学《三角洲》应时代要求而生,又应时代发展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似乎是文学期刊的一种宿命.从《三角洲》的改版可以看出,文学期刊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危机?亦是转机?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文学期刊以其炫目的光芒,辉煌一时,令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心动容;同时,也激发起了一批批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欲望,纷沓而至地迈上了艰辛而神圣的创作之路.昔日那些曾经家喻户晓、炙手可热的作品,至今仍耳熟能详,唤起往日诸多风光的回忆.其时,文学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政治工具、新闻媒体的角色,它传递给读者并引起受众热衷的信息,更多的是诸如对"文革"的反思或对道德禁区的突破等等.而当时代的变迁使社会发生由以政治为中心转入以经济为中心的变革时,文学作为政治的和新闻的敏感器的功能便不可避免地随之减弱,文学由社会的中心位置退回到边缘位置而为受众所淡化、所忽略,也便成为了一种自然.而作为文学主要载体的期刊,其被宠幸的地位也从根基上受到了撼动.  相似文献   

11.
水涓 《编辑之友》2007,(5):89-90
作为编辑,如何审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方面,既有有关专家、学者的编辑学论著专述,也有很多编辑论文专评,在此,我不必赘言.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对期刊尤其是文学期刊的"更正"内容产生了更多的关注,每当看到一些文学杂志上的"更正"时都会多加留意,并从中借鉴.下面我仅从"更正"谈编辑审稿中的问题,就教于同人方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学期刊成倍增加和图书馆经费严重缺乏这一矛盾,对图书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如何优化文学期刊的馆藏结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解读组合     
安民 《出版科学》2005,(5):71-73
出版界的"金黎组合"、期刊中的知音三驾马车都备受关注.在民营书业中,志鸿优化设计所取得的效果也令人瞩目.本文想谈的问题是,组合有没有规律性?是否可复制?它同结构是什么关系?如果组合有规律可言,我们可不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一年多以前,我们与学校科研处合作对我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将事先没计好的表册下发科研骨干和部分研究生,我们想经过定量分析全面客观地自我评估图书馆的期刊工作.问卷设计之网撒得较大,尽可能给填表人以选择的自由.九道大题中突出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目前构成我校核心期刊的究竟是哪些品种?它的范围有多大?在全部期刊中占多大比重?2.我校期刊工作对学校科研工作满足程度是多大?如何提高这个满足率?期刊订购经费的利用效益怎样?如何调整各个学科期刊经费的投入比例以适应科研的新发展?4.现有的期刊工作管理水平处在何种状态?怎样将它提高一步?5.当前高校期刊工作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编审工作是文学期刊的核心内容,编审质量是文学期刊的生命。在过去的文学发展历史中,文学期刊在繁荣文学事业、推出优秀作品、培养作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文学期刊在内的文化产业产生巨大变革,如何提高文学期刊编审工作质量,使文学期刊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在更为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现阶段文学期刊发展所应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进入文学期刊编辑队伍时,一位资深的文学期刊老编辑语重心长又简洁干脆地对笔者说:"作者可以天马行空,编辑不能率性而发。"这话固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它其实包涵了两层意思,一是不论作者如何妙笔生花,文章如何行云流水,如若没有编辑的发现、选择、加工、处理等这些辛勤的劳作,作者个人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全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1991年6月12日-26日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师专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期刊的开发和利用。会议期间,代表们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1.我国当前期刊利用率是否低?原因何在?2.影响期刊利用率的因素是什么?3.改善期刊利用状态的理论与实践。4.其它与期刊利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期刊衰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有报道称,全国近千种文学期刊中,月发行量过万份的不超过10种。[1]即使《当代》《人民文学》这样的名牌大刊,据刊社近日提供的数据,月发行量也分别只有10万、5万份左右。而3万~5万份是以发行  相似文献   

19.
郭晓霞 《新闻世界》2013,(9):108-109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多元化传媒中,小小说类文学期刊文本虽小,但是可以大有作为。借助数字化平台,以做好网络阅读与经营的先期介入;以小小说精品资源参与小品、影视短剧、微电影的作品制作;借助手机彩信的形式传播,倡导多维阅读等经营项目可以为小小说类文学期刊赢得强大市场竞争力和受众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董强 《新闻实践》2009,(10):27-29
互联网让地球"变小"了,让人的距离"变近"了,也让传统媒体感到有点"紧张":我们将去向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又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问题,尚无终结的答案.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观"五湖四海",听"八面来风",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