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许多现象并不是绝对精确的,尤其是语言现象,更具有模糊特性。这种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一、内涵的多义性,它包括语言内涵的多层次性、多向性等。二、外延的不明晰性,即概念的外延常常交叉在一起。三、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概念内涵的数量范围的可变性。四、结论的相对性,指答案的非唯一性,正确程度的非绝对性。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所使用的外延清晰、内涵确指的词语.大都概念具体.表达精确;又发现使用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词语,虽然意思模糊、抽象.表达印也准确恰当.这是为什么7事实k.‘“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客观【: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模糊事物、模糊概念,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就相产生了模糊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当然就有根有派了。应该说:“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美]查德《模糊集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确使用精确语言或模糊语…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Fuzziness)这一概念,目前尚无精确的定义。在数学上把模糊性与确定性、精确性相对,与随机性相区别。模糊性与随机性均属不确定性,但二者不同,随机性指事件本身有明确的意义,只是由于条件不充分,条件与事件之间不能出现决定性的因果关系,致使事件出现与否上表现出不确定性;模糊性主要是指客观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如对立概念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概念本身没有绝对明确的外延,由于概念外延的模糊而造成划分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5.
文章 ,从外在形式上看 ,总是以词、句、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 ,文章离不开语言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细胞。而语言同思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语言是载体 ,思维是内容 ;思维担负认识任务 ,语言担负表达任务 ,因而 ,用词的问题 ,实际上是使用概念的问题。一、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指概念的含义 ,即它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性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即它反映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内涵反映对象的质 ,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这个概念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说的概念“清”与“不清”(或“明确”与“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概念的内涵;二是指概念的外延。根据内涵与外延的意义可知,概念的内涵可以决定外延,反之,概念的外延也可以决定内涵。所以,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涉及范围,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但是,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对矛盾中,  相似文献   

7.
怎样有效地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是摆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根据化学概念的特点 ,利用概念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探讨优化概念教学的对策。一、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 ,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概念的适用对象、范围等。例如 ,同位素概念的内涵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它的外延是指同一类原子 ,但又是不同原子。为了能够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教学时应善于剖析概念 ,抓住关键词 ,深刻理解其含义。如催化剂概念中的“改变”两字 ,其内涵有“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 ,若不抓住关键词进行剖析 ,学生很可能对其…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贵刊 2 0 0 2年第 4期刊发了《数学概念课教学宜分三个阶段进行》 .该文的第一句话指出 ,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 :概念要明确 .在数学教学中 ,人们常说的概念“明确”与“不明确” ,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概念的内涵“明确”与“不明确” ;二是指对概念的外延“明确”与“不明确” .我们知道 ,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 ,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包括范围 ,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许多教师习惯于从揭示概念的内涵方面来明确数学概念的目的 ,而对从外延方面来明确概念的“力度”则不够 .本文向…  相似文献   

9.
概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一般的和共同特征的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的对象范围。我认为要讲清一个概念,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关键,外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譬如,讲授化学平衡概念,其定义内涵包括:“一定条件、可逆反应、V_正=V_逆、反应混和物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这些不可缺一,否则,定义就不成立。定义的外延则包括:“一切可逆的化学反应”。又如:固体物质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逻辑病句。对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逻辑知识,指出其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一) 概念不明确一篇作文,首先要用准确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语言中的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短语)构成的。而每个词或词组都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概念。概念分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即这个事物特有的、别的事物没有的东西;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即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弄清楚。一、概念内涵不清。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的抽象,它来自于客观现实,高于客观现实。要形成正确科学的概念,就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现象、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如花的内涵是“被子植物有性繁殖器官”。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科学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如桃花、菊花、杏花等都是花这一概念的外延。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科学概念的内涵,了解科学概念的外延,从而正确掌握概念。  相似文献   

12.
<正> 科学的界定与认知的模糊,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具体学科上的运用。所谓模糊性就是事物在性态与类属上所具有的界限不确定、不清晰与不分明,从逻辑上来说,便是客观事物的内涵、外延现着“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模糊状态。事物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模糊的现象呢?这是由于一切客观事物与思维现象本身就具有确定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普遍特征,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性不是指词义的所指不明确,而是反映的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不确定性。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模糊性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一些负面因素。在模糊词的教学中,应当结合模糊词的特点和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世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存在着过渡的、不确定的状态,因而表达这种客观事物的概念也相应缺少明确的界限,我们把外延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称为模糊语言。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征。模糊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模糊语言尽管不精确,却有精确语言无法替代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形象性严密精确的语言具有科学性,模糊语言具有形象性。例如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指运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难以确定的词或短语进行表达的语言,借助模糊语言的简约性、相对性、模糊性以及义域部分重叠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增强语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们研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概念间的各种关系,探讨如何运用限制、概括、下定义、划分等逻辑方法,目的在于对别人所用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概念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能做到明白正确.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另一方面:模糊概念.科学家在对某一现象所作研究的初始阶段,依靠假说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假说中的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是不清楚的,以后才可能逐步明确起来.当其处在不清楚状态时便是模糊概念.不过,这里所讲的不是科学假说中的模糊概念,而是语词所反映的概念的模糊性问题.模糊概念,它的内涵是很明确的;在外延方面,它的核心部分也很清楚,只是边缘部分不清楚.比如,“宇宙空间”,它的内涵是“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它的外延的核心部  相似文献   

17.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概念”、“内涵和外延”、“定义和分类”等内容。我觉得“内涵和外延”是这篇逻辑知识短文的教学重点。因为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的特征,通常所说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而“定义和分类”是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两种逻辑方法,与“内涵和外延”有直接关系,“内涵和外延”懂了,“定义和分类”也好理解了。基于上述认识,现将本人关于“内涵和外延”的教学设计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内涵发展”原义:通过学校内部挖潜的扩张模式“内涵”与“外延”是逻辑学的一对范畴,原义指概念的两种基本属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所指对象的范围。[1]我们所使用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包括“内涵性发展”“、内涵型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等各种用法)和“外延发展”(包括“外延性发展”“、外延型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等各种用法)都是从这里借用来的。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说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都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而没有给以精确的规定。最初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朝霞 《考试周刊》2012,(64):140-141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化学知识的“骨架”。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对中学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重视化学概念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实施化学概念教学呢?一、弄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概念的适用对象、条件、范围等。例如,同位素的内涵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的外延是指同一类原子。再如。电解质的内涵是指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的外延则是指化合物及电离的条件——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在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概念只是负迁移”。由于学生没有把概念使用的条件、使用范围,以及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和区别搞清楚,在应用概念时常常出现错误。如:学生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这些概念后,由于分辨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极易造成“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的错误概念。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了,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要有效防止这一概念性错误.在复习时就应把问题具体化,巧妙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既让学生捕捉概念的模糊点,又搞清概念的本质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为防止化学概念的负迁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Ⅰ卷(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1-2题。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