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我们的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偏偏用主观意志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致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上往往与家长的教育反其道而行之。究其根源,是家长们没有真正弄清家庭教育的任务究竟是“成长”的教育,还是“成才”的教育。笔者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做家庭教育报告,并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几十万人。通过面对面交流、对话、谈心、聊天以及书信交往、电话沟通等形式,对“成长”与“成才”教育进行了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2.
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动力,烟台三中进行了“阳光教育”学校改革探索。打造公平的教育环境,从关注前20%的学生到关注每一位学生,从关注部分教师到关注全体教师;实施科技创新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教师们自主进行教育实验;通过“阳光教育”教师发展论坛、班主任“主题活动”论坛、“青年教师联合会”等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做最好的自己,从而带动学生们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3.
《课外生活》2020,(6):47-48
本期主题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沟通,把学校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传达给毎一位家长,在沟通与合作中构建家校育人的新力量,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新常态。孩子们的世界。大海,是这个孩子的名字,他的心也像大海一样宽阔。他一次次容忍其他的孩子对他犯下的错误,反而热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积极探索主题论坛活动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的作用,我们从“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角度进行师生主题论坛活动的设计。近期我们开展了主题为“聆听故事,设计自我”的主题论坛,通过聆听校长小时候的成长故事,与校长直面交流,在互动中正确认识,逐步改变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经受不起挫折等不良的心理,促进学生反思自我,不断构建自我。下面是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两个片段。片段一:交流直通车主持人(学生):同学们,刚才校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大家讲述了他小时候最难忘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小学自新学期开始,学生除了有自己的学科老师,还有一个经过自己选择的导师。2003年下半年,南浔区教育局在全区9所初中、7所小学进行“学生成长导师制”试点,2004年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是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学生成长导师制”力求体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教师的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并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最终受益方不应仅仅是学生,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成长也是教学的追求所在。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给学生以思考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利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协作,通过适当的方法,在协进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注重寻求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变式,进行创新地教,同时组织学生创新地学,实现师生双赢共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共生”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趋向之一。本文从质性研究的角度深入基础教育,选取了湛江市一所普通高中的教务处主任X和语文教研组组长L为访谈对象,X和L都有十多年教龄,对新课程的态度比较积极。通过与这两位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深入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思考,藉此厘清教师专业成长的窘迫问题,呈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共生”趋向。  相似文献   

8.
吴国华 《海南教育》2014,(22):89-90
成长,或许有烦恼、有艰辛,也有痛苦,但更多的是感恩,是欣喜,是幸福。作为老师——孩子人生路上的最初陪伴者之一的语文教师,应当借助于语文课程的优势,为每个孩子的生命灿烂奉献一份“多彩光谱”,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美好与幻想糅合的梦的童年。笔者引领孩子建立的“成长记录”正是缘于上述初衷。一、心心相印——让孩子在交流中打消“记”的难度这里说的“成长记录”,采取的形式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好一本“成长记录本”,在平时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创设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1.周记——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作为班主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周记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桥梁。学生在周记中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不适应、谈自己的困惑、谈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建议等,我都一一耐心解答,或鼓励,或为其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0.
不知不觉,我在碧桂园学校已度过了八个春秋。在这“五星级的家”中生活着,舒适而不缺乏锻炼的机会;在这“成功人士的摇篮”中成长着,快乐而不缺乏紧张的气息。我在成长,母校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而日益成长壮大起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种智慧的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的今天,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目的,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对我们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成长感悟类”作文,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热门类型之一。从2011年各省市中考试卷来看,这个类型的有很多:像安擞省的“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材料作文,唐山市的关键词为“告别”话题作文,福州市命题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济南卷“阳光灿烂的日子”,北京市命题作文“日记月累”,河南半命题作文“怀念的日子”等等。这个类型的作文,其主要特点是要求考生表达对成长的某种体验,对生活的某种感悟,特别是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饭炼。这些问题能写出考生的成长足迹,自我论坛,心灵感悟、人格精神、责任爱心等。此外,这类文体着眼于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成长记录袋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每一位教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育的栋梁和中坚力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湖北省郧县二中为一百多位教师建立了“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成长记录袋”制度是一种教师主动参与的、全面记录教师学习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其内容涉及教师的基本情况、精彩案例、教学中的感人故事、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研究课题、教育教学成果、教学成绩、获得的荣誉、学生评价、工作过失等。总之,只要是对以往教学的一种超越或进步都可以纳入其中。教师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我们无法一窥究竟,〈br〉 过去,偶尔闪过脑际的回忆最美。〈br〉 回首来时路,〈br〉 才发现,〈br〉 原来,真正的幸福就隐身在那平淡的日子里。〈br〉 让我们一笔一划静静地翻开潜藏在记忆中最美的一页……〈br〉 这是学生在他们创编的“成长小书”中的心声,“成长小书”是学生反思自己的心路历程,收集自己的成长故事,创编的一本自传体文集。用“我手写我心,我心编我书”的方式,创造性地展示个人信息,在开放、个性、多元的氛围中,探索真实的自己,以一本小书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作为其个人出版的第一本成长类书籍,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推陈出新,用一本本小书连缀起个人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与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央教科所课题“运用成长日记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成长日记训练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习作教学模式,促进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  相似文献   

17.
唐湘蓉 《广西教育》2007,(4B):27-28
历史“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评价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由此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了真正发挥成长记录袋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曾进行“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MPA面对面     
公共管理硕士(MPA)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位,对它的认识及培养规律的探索也有一个过程。作为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尝试,清华大学引入国外职业教育中的定向项目(Orientation)、并与入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新生提供一个新颖的、直接的“入门”启迪项目。这个项目包括入学典礼、校史与院史沿革、培养过程展示、拓展训练、团队建设、MPA教育与人生发展等栏目。 作为这个项目中的重要一环,“MPA面对面”活动邀请了几位具有国外MPA教育经历的成功人士,就中外公共管理的比较、MPA对人生职业发展的意义、如何当好MPA学生以及未来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与MPA新生进行了开放式、互动式、面对面的交流。以下是此次活动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是学生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品质等形成的关键阶段,书交法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良方,利用“交流本”发挥作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学会运用“计划和优化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学会运筹学习时间,学会自我调控学习行为;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让学生充满自信心,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会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20.
九月属于收获,九月属于教师,继九月上半月刊推出“教师的专业成长”专题之后,本期我们特别策划和编辑了“教师的幸福感”专题。幸福是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特殊活动,教师必然是通过自身来改变学生、发展学生,而改变学生的前提是自己的成长、发展,不断提高改变学生的能力。我们常常发现:一旦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和教学成功的幸福,便会自然远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