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十六七》2011,(6):1-1
一位帮助美国家庭带孩子的留学生,在人称“儿童的天堂”的美国,所见所闻,令她大开眼界。 我为姓科尔的一对美国夫妇带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我总是把他的手指拔出来。科尔夫人惊讶地说:“怎么了,他并没有妨碍你呀!不要阻止他,让他享受吧。”我很奇怪,我说吮手指不卫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  相似文献   

2.
温馨一刻     
那天,轮到我带孩子们排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今天,天真冷,威威帮老师焐手呢!”这么说,没有骗他们的意思,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天,我让威威在队伍里走,威威却主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放学回家,路经一铁路爬坡处,看见一学生家长用自行车推着孩子艰难地望上爬着,而孩子却做在车前梁上悠闲自得。看得出是爷爷接放学的小孙女回家。望着老人那吃力的脚步,我快步向前帮他推车,并问他:“大爷,你何不让孩子先下来,等爬过坡再推他呢?”老人微微一笑说:“这不,大热天的,我是怕孩子吃不消啊!”显然,老人爱孩子是属于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的。  相似文献   

4.
温馨一刻     
一那天,轮到我导护,带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道:“今天,天真冷,威威帮阮老师捂手呢!”这么说,并没有骗他们的意思,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第二天,我让威威在队伍里走,威威却主动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的手还冷吗?我帮你捂捂吧!”———给孩子一分爱,得到的却是十分的爱。二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小帅宇的作业不像他写的,心里不由得火冒三丈。平常他作业拖拉,今天却很及时,我还奇怪呢,原来是别人帮他做的。我按捺住…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我家来了一个人,妈妈常常拿我和他作比较,他的名字就叫作——“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抗战大戏《打狗棍》。突然,妈妈冲了出来,大声吼道:“许——凌——浩!你又在看电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你再看看你自己,整天游手好闲,将来可怎么办!再不努力的话,初中垃圾班等着你……我从出生到现在,怕三样东西,一怕带羽毛的生物,看了就毛骨悚然,起一身鸡皮疙瘩;二怕经常和我吵架的许凯雯;第三就是老妈的紧箍咒,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我不胜其烦地说:“走开,你烦不烦啊!”  相似文献   

6.
那年我当初三年级班主任。一天上午,快要放学时,我到班里说:“今天下午三四节课,我们要清理操场上的杂草。下午上学时,请大家每人带一把小铲或铁锹。”话音落地,男生唐水接腔说:“我不带。”我问:“全班全校人人都带,你为什么不带?”唐水说:“我就不带,你还能咋着?”我有些生气,只因听说他不想上学了,怕他成“流生”,就不愿“得罪”他。于是我说:“你怎么回事?来,到我办公室一下。”我的意思是,到了办公室再告诉他,你反正不想上了,带不带无所谓,只是别在课堂上跟我闹别扭。但唐水并不“领情”,反而质问我:“你叫我…  相似文献   

7.
温馨一刻     
那天,轮到我带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道:“今天,天真冷,威威帮阮老师焐手呢!”这么说,并没有骗他们的意思,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8.
沉默不是金     
“沉默是金”大概是许多人的座右铭,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却觉得沉默不是金。就拿我班的张程源来说吧,每次上课,他都认真听,可就是一提问他,或者让他起来背儿歌,他就一声不吭。要是再坚持,他就红眼圈,然后“下雨”。所以,平时真是不敢提问他。据家长说,他回家也从来不说在幼儿园学了什么东西。就他的表现来看,他不属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时也很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挺活泼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回答问题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他。第二,是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放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文/马志国小女儿放风筝,一向是我带她去———怕她放不起来,怕她弄坏风筝,怕她摔着、碰着,怕她跑远了不知道回家,怕……一个星期天下午,女儿央求我:“爸爸,再带我放风筝吧。”我磨不过她,便放下手里的活儿,陪她走向村外的旷野。风筝...  相似文献   

10.
马东杰 《班主任》2009,(10):30-32
小M是那种“蔫淘”的男孩子,大错不敢犯,小错不断犯。在一群精明能干不吃亏的男孩子中间,小M显得有点窝囊,经常是别人取笑戏弄的对象。对此,他也曾急赤白脸地为自己辩解,甚至还一时冲动大打出手。然而,宣泄过后,他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又会近乎讨好地主动向对方道歉。他曾对我解释说:“我怕没人带我玩,怕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1.
温馨一刻     
一那天,轮到我导护,带孩子们排着队去食堂吃饭。一路上,我拉着最调皮的威威的小手在旁边走,怕他在队伍里捣蛋。其他孩子很奇怪。我向他们解释道:“今天,天真冷,威威帮阮老师捂手呢。”这么说,并没有骗他们的意思,目的不过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天,我让威威在队伍里走,威威却主动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你的手还冷吗?我帮你捂捂吧。”给孩子一份爱,得到的却是十分的爱。二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小帅宇的作业不像他写的,心里的火不由得就开始冒出来,平常是作业老拖拉,今天是很及时,我还奇怪呢,却是别人帮他做的。我压…  相似文献   

12.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13.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史蒂文,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史蒂文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  相似文献   

14.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5.
去一所学校交流。在闲暇时刻,我习惯性地一人到学生宿舍,想找学生了解一些情况。在一位同学放在桌上的电话本上看到他写的通讯录当中有一个“911”的代号,很是令我好奇。我问他怎么会这么一个带有点恐怖色彩的号码,他诡秘地笑了笑,还是告诉我了,说是他们班主任的外号。作为教师,我心里一愣。为什么班主任在学生眼里成了“911”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他聊天:“你平时怕班主任吗?”“当然怕了!”“是全班同学都怕班主任吗?”“那也不是。”“你为什么怕?”“学习成绩不好呗。”“成绩对你来说很重要吗?”“那当然。”“重要在哪?”“这还…  相似文献   

16.
王秀芹 《山东教育》2005,(30):25-26
“哇——”随着哭声,我急忙跑过去.只见一个紫色怕牙印深深地印在一个孩子手臂上。我问是谁咬的.孩子用手一指:“小调皮——烁宇!”我生气地问:“烁宇.你怎么咬人?”。“谁叫他不给我玩具玩的.”烁宇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其实烁宇是一个非常有灵气又有独特个性的孩子.小脑袋里装着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但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我和丈夫性格迥异,他爱活动,是典型的体育迷,用他自己的话说:“所有的球没有我不懂的。”我呢,爱安静,喜欢看言情小说,用他的话说就是“天天爱做梦”。这样的两个人竟然组合成了一个家庭,并拥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宝贝,而且在教育孩子这个重大问题上,能够互为补充,配合默契。在这里说与大家听听。一、“故意背错”与“帮助纠正”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回家都要背在幼儿园学的儿歌,然后教我们。可丈夫呢,每每故意背错,开始我怕这样“胡乱搅”把儿子给弄糊涂了,谁知儿子竟然乐意一遍遍地给他“纠正”,偶而孩子不能把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爱园先爱师     
孩子15个月便进了托儿所。虽说是“老兵”了,可他一直怕接触老师,怕上托儿所。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首先得树立老师的形象,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亲近感。 我们经常和孩子做角色游戏,我和爱人扮小朋友,让孩子扮老师,启发孩子编故事讲给我们听,教我们唱他自己跟着磁带学的儿歌,如《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等。待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家访是老师的一大法宝,学生称之为“告状”,是被列为“恐怖事件”当中的。我记得幼时的伙伴们还编了首打油诗:“不怕站学堂,就怕来家访;老师来我家,吓我床下趴;老师一离开,直把双手拍。”小时候,一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了,注定就要灾难临头祸事上身了,要有挨骂甚至挨打的心理准备。辩解是不可能的,父母认准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你一辩解,他们反而认为你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了。弟弟丁丁,上小学四年级。他跟每个怕家访的孩子一样,谈“访”色变。他私下跟同学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一天中午,丁丁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20.
李昆 《教师博览》2023,(26):26-28
<正>前几天,我去接孩子,和学校门口的老大爷随口聊几句。大爷知道我是初中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后,就问我:“现在的初中孩子不好管吧?”“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叛逆吧?”“学生怕你吗?”这几个问题,我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被问过无数次。从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心里想的是:“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怕呢?”“当教育只剩下怕的时候,会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