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在“自叙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形象。在描写方式上,郁达夫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去描写、表现人物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以抒情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着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抒发人物的真实感受,描绘出一部人物的“情绪史”,使小说成为主人公自我情绪、灵魂奥秘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是“江南女子”,不是“关中大汉”。他笔下的人物多如水般柔弱,他笔下的景物也缺少苍凉非怆。可以说,多愁善感的病态文人、如醉如痴的书虫、细腻清丽的自然景物以及性的压抑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因子,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虽然不能说郁达夫小说是浙西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作品的必然模式,但至少可以说郁达夫小说是属于浙西这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既真实大胆,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令人心折的独特艺术魅力,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小说的鲜明艺术特色、个性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称《春风》)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了自我的内心感受。有人评价“郁达夫是浪漫情派的中坚”,其小说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宣泄人物的悲观甚至厌世的心境,借助于人物心理细腻描绘以及外在景物的衬饰来加以表现。如《春风》中的…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是“江南女子”,不是“关中大汉”。他笔下的人物多如水般柔弱,他笔下的景 物也缺少苍凉悲怆。可以说,多愁善感的病态文人、如醉如痴的书虫、细腻清丽的自然景物 以及性的压抑是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因子,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虽然不能说郁达夫小 说就是浙西文化熏陶下所产生的作品的必然模式,但至少可以说郁达夫小说是属于浙西这 块土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不喜欢悲剧,中国传统文学的结局多是大团圆。然而,郁达夫痛苦地选择了悲剧。虽然五四时期写悲剧的作家不仅郁达夫一人,但郁达夫以惊世骇俗的勇气将“优郁”、“悲苦”、“色情”、“感伤”“自杀”、“孤独”等彻底宣泄给人们,让“自叙传”色彩的主人公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苦苦挣扎,从而形成了他作品独具氛围的悲剧风格。 性格、情绪、言语构成 的悲剧氛围 “茫茫的长夜,耿耿的秋星,都是伤心的种子”。郁达夫前期小说,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氛围。这种悲剧氛围,渗透在人物性格中,铸就了人物性格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沉沦》是郁达夫成名作,是一篇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的自我表现小说.小说真实地刻画了一个身在异国他乡备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弱国子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小说创作上,作者并不是刻意地去描绘艺术形象,构造故事情节,而是注重艺术的“表现自我”,根据主人公内心感情的波动和思想情绪的变化组成心理流动的抒情结构.因此,要对《沉沦》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应把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分析上.通过阅读,我们不难认识到主人公“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坦率软弱而忧郁,是一种被社会扭曲了的病态的性格,所以这种性格深深地打着时代的烙印.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情绪 ,因此被称为“主情小说”或“情绪小说”。这种情绪的内在特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敏感自卑、孤独自怜、忏悔自省、愤世忧生、伤怀避世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病态人格”的艺术表现及其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郁达夫“病态人格”探源1.郁达夫研究史上“病态人格”论面面观所谓病态人格,又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其人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它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异基础上,因后天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人格结构的破坏。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这里所指的人格,即个性差异,个体与其它人相区别的特质或谓个人特征。郁达夫的智能是正常的。问题在于,郁达夫的病态倾向表现在他的情感、个性、气质、意志、习惯等人格因素。可以说,“人格病”是郁达夫及其创作的病态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故都”——“孤独”。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借故都之秋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本文从演绎生命的孤独、追寻艺术的孤独、叩问政治的孤独来一窥郁达夫之“孤独”的秋。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小说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情绪,因此被称为“主情小说”或“情绪小说”。这种情绪的内在特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敏感自卑、孤独自怜、忏悔自省、愤世忧生、伤怀避世。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小说《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相比,反映了创作的发展变化。题材上,前者写的是一个病态青年的心理,而后者则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人物上,前者采用自叙传的写法,细腻地刻划了主人公的病态心理,而后者除刻划“我”以外,还成功塑造了陈二妹这一崭新的人物形象;结构上,前者采取散文式结构,注重人物的情绪,而后者则讲究布局,紧扣男女主人关系的发展,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是中国创造社台柱,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自叙传小说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以抒情的笔调表现“弱国子民”的自惭与对性爱的渴求,于悲观中渗透颓废、感伤,从而描写主人公的压抑和病态心理,他以这种病态美的形象在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十分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张爱玲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均因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病态的社会文明使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情”成为人世间渴望而不可求的“奇迹”。读张爱玲的小说,联系小说作者的情感经历,令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17.
汪注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115-117
以《沉沦》为代表的郁达夫小说中包含了强烈的病态美,决定这种独特美感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文体格,而主要人物的病态反应则直接源于传统社会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8.
美感在生命中具有丰富的形态,从生命美学的维度切入郁达夫的小说,展示其小说从“感伤关”、“病态美”向“宁静美”转向的关学追求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育》、《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护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也以名妓李芳人为主人公。这样,妓女题材在他的小说中占了6分之1以上。这至少说明郁达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江定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3):116-119,128
从郁达夫自青年时代就患肺结核的事实出发,先从其书信、自传、日记等相关资料中考证其肺结核的发病史,然后结合肺结核的病理因素具体论述郁达夫小说的人物形象的病态美、“爱与死”的主题、自然观、主观抒情性,指出肺结核对郁达夫小说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