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际中文教材是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平台,优塑并传播中文教材的中国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中文教材应着力塑造“内刚外柔”的中国形象,即文化自信、科技赋能的“内在刚性”形象与可亲可爱的“外显柔性”形象交融并济,切实提高中文教材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效能。教材反映中国语言文化的软实力,教材与科技的融合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进一步增强教材的“软、硬实力”可实现中国形象的内在刚性表达。中文教材需要凸显“可爱”的叙事特点,讲好可爱的中国故事,塑造可爱的中国人物,采取外国学习者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话语实践,不断完善中国形象的外显柔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是农历的狗年。在中国化中,狗又称犬,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常为人们所不斥,如词语“哈巴狗”、“狗仗人势”等就体现出了人们对狗的厌恶。在西方,人们却把狗做为宠物来养,昵称狗为“he”,对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嘘,听![编按]  相似文献   

3.
得意狗外出打工回家,用挣来的钱开了一家职介所,生意格外地好。一贯臭名远扬、绰号叫“红眼病”的精狐狸知道以后,心里非常嫉妒,特意在得意狗职介所对面,新开了一家职介所,想与得意狗争夺生意。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好的姓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好的店铺名会成为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过去人们不太注重起名,名字信手拈来,满街都是“二狗”、“狗剩”,还美其名日“好养活”。商家的名字更重要。开家旅馆,你起名叫“月黑风高度假村”,就是设施再好,价格再便宜,也没有人敢来呀。所以,无论  相似文献   

5.
阅读实练     
胡敏 《双语学习》2013,(11):32-32
I. Read and write 同学们,我们在中文里表示东西的数量时要用到量词,如:一条狗、两只羊、一杯茶、四块巧克力……,这里的“条”、“只”、“杯”、“块”部是量词;在英语中是没有量词的,我们用英语说“一条狗”、“两只羊”就是数词直接加上名词“狗”和“羊”,如:“adog”,“twosheep”。  相似文献   

6.
    
我很寂寞,我想在网络中寻找一只与我投缘的狗。一“你好,我是一只狗,愿意做我的朋友吗?”“胡说八道,才不和你聊,哪有人说自己是一条狗的呢?你一定是变态!”“不,我不是变态,我也不是人,我真的是一只狗,你也是狗吗?”“谁是狗?变态!滚!88!”看着那人的QQ头像隐去,我心里一阵失落。二“好啊!你相信我是一只狗吗?”“呵!你一定是一位幽默大帅哥吧?”“在狗群中,我是算帅了,但幽默嘛,还算不上啦!朋友,你是狗吗?”“瞧!你还说不幽默,这不又幽了一默吗?拜托,我是人,不是狗,而且还是个漂亮MM呢!帅哥,做个朋…  相似文献   

7.
旺财与亨利     
亨利是美国狗,自幼与那些黄头发高鼻子的人打交道,自然学会了一些老美们的派头;旺财是中国狗,长期随着它的中国主人,当然便有了一些中国的特色。1一天,中国狗旺财与美国狗亨利见面了。旺财一看到亨利便马上想:“啊呀,这家伙可是尊贵的美国狗,我可得正眼看它。”于是旺财向亨利摇起了尾巴。但亨利瞅了瞅旺财却想:“哼,又丑又笨的中国狗,我才懒得理它呢!”于是亨利趾高气昂,对旺财摇得欢快的尾巴不屑一顾。———中国狗谦虚中惯于逢迎,美国狗自高自大却过于轻狂。2奔跑中,亨利与旺财互相碰撞倒地。同时站起时,亨利习惯地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狗”意象在一些文本间重复出现着,人与狗的纠葛也普遍发生着。“狗”意象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狗”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被压迫以及生命应有的反抗精神;“狗”意象象征着作者对人性之恶的否定与批判;“狗”意象还暗示了性的含义。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狗”意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说明人与狗之间有着纠葛的现实物质关系,也说明人对狗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面包猴     
爸爸妈妈上班了,把乐乐狗一个人留在家。没人跟他玩,乐乐狗觉得很没劲。 乐乐狗打开食品橱,发现还有一块面包,就拿出来吃。咦,这块面包看起来怎么像一只猴子似的?乐乐狗觉得挺好玩的,就拿在手里掂来掂去,真有点舍不得吃它,还用嘴亲了亲面包。没想到,这么一亲,面包活了!真的变成一只猴子,“扑腾”一下,从乐乐狗的手上跳到了地上。 “你是谁?”乐乐狗吓了一跳。 “我就是你手里的面包啊!你刚才亲了我,所以我就变成一只猴子了。”面包猴在地上跳来跳去,“就叫我面包猴吧!我们一块玩,好吗?” 乐乐狗乐坏了!他正…  相似文献   

10.
爸爸现在在学中文。从公司一回到家里,爸爸就跟着中文讲座的录音带开始学习,不是预习就是复习。用餐的时候,也是书不离手,边吃边听录音。爸爸学习中文已持续一年多了。“你好!”今天早上爸爸又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孩子他爸,咱们现在是生活在日本,希望你还是说日本话。从早上起,你就和我们用日文说话好吗?”妈妈这样说道。“说中文不好吗?阿绿,你说呢?”爸爸问我。“可是中国话我们听不懂啊!只知道‘早晨好’这一句,其他的话一点也听不明白。妈,您说是不是这样?”我当然站在妈妈一边。“是啊,这样喜欢中文的话,在中国生活那该多好啊!中国…  相似文献   

11.
“狗医生”出诊2004年11月8日,中国首支“狗医生”队伍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开始正式出诊。目前,这支“狗医生”队伍共有5只通过严格考试的狗。“狗医生”将定期到医院、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探访,随着“队伍”的壮大,将来“狗医生”还可根据需要做一些人的长期陪伴,为他们带去温暖和慰藉。动物疗法可追溯至18世纪,英国一家精神病院第一次记录了动物疗法。如今,动物疗法获得合法地位已经有25年历史了。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养狗的老人到医院看病的次数比普通老人要少21%。动物疗法好1.与动物保持亲密的接触能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好处,缓…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只大黄狗认识了一个“请”字,就自以为很了不起。一天,大黄狗看见饭店门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进”两个大字,大黄狗便一摇一摆地走进了饭店,它受到了热情的招待。这使大黄狗更加自以为是了。一次,大黄狗又一摇一摆地在一次,大黄狗又一摇一摆地在街上悠闲地走着,突然看见前面的牌子上写着“前方施工,请勿入内”几个醒目的红字。大黄狗以为又是什么好事,便加快脚步跑了进去。它正心想着自己会被什么人招待呢,就被一块掉下来的砖头在头上砸了一个大包。这下可终于把大黄狗砸醒了,它赶紧飞快地跑出了这个“好地方”。因为…  相似文献   

13.
狗,又名犬。我国是世界上驯养犬最早的国家之一,中文里“犬”字早在甲骨文时代已出现,《诗经》中也有许多犬的记载。因为狗与人类关系密切,于是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就用“狗”去喻事喻理。那些不守规矩,横冲直撞的叫“疯狗”;没有主见而受人指使的为“走狗”;讥人口吃谓“大舌狗”;骂人胡言乱语叫“放狗屁”;做人太守本分曰“做狗就吃屎”;痴心妄想就是“饿狗想吃肉”,因为“狗咬骨头,猫吃肉”,各人福气不同呀!狗因主而荣,往往“狗仗人势”,因此才会有“打狗看主人”“打狗看人面”和“打狗欺主”之说。“恶狗咬人不作声”或“咬人狗不…  相似文献   

14.
“逻辑狗”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我亲身感受到老师们对组织”逻辑狗”活动的兴趣.以及孩子们对”逻辑狗”的喜爱、专注。孩子们通过玩”逻辑狗”,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狗事杂记     
中国传统,狗为家养六畜之一。《三字经》上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这里把狗列在了第五。但若按人类生产、生活进化的具体历程,狗应当是人类驯养的第一种动物,其他“五畜”的驯养.尚在其后。因为人类最初从动物中独立出来,其维持生命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劳作,其实只有两类:采集植物果实和捕猎可食动物。生性机警、听嗅灵敏、反应迅捷、  相似文献   

16.
谁跑得快     
初秋的傍晚。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小白兔、小花狗和小黑熊玩兴正浓地在山脚的草地上嬉闹着。这时,小花狗说:“喂,咱们一起爬上山顶,到上面看一下太阳是怎么落山的好吗?”小白兔和小黑熊高兴地说:“好!”小花狗又说:“我喊一、二、三,咱们一起跑,看谁先跑到山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初.抱着好奇的心情.中文自修小记者走进了一群洋学生中间去了解这些在中国学习中文的“洋娃娃”们的生活和学习, 和他们用半生不熟的中文交流,为一个意思要“纠缠”好半天一番辛苦之后又一篇头条——“说洋文的中学生”诞生  相似文献   

18.
危险时分     
今天,我从外婆家回来,不幸看见一只大黄狗正挡着我的去路。糟了,我自从上次被狗热情地“吻”了一下后,见狗就害怕。“好狗不挡路,挡路非好狗。”今天我肯定难逃此劫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心中不住嘀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跟它斗一斗吧。”没等我考虑好,那只狗就先发制人,冲了上来,看上去是那么的凶恶。我赶紧骑上车,用“无影脚”一边装出踢的架势一边骑。没想到大狗看出我使的是空招,继续穷追不舍地向我显示它的威风。我无奈地向狗喊:“狗祖宗,别追了,我投降!”可它还是无动于衷紧追在后。我的呼吸渐渐紧迫了,脚步也慢了下来,可大狗渐渐…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如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两国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常用狗来比喻坏人坏事。而英国人大都认为狗是忠诚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canine idioms),其中除了一部分受到外来化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坏”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中文线上语言文化项目将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多种要素的互动性。数字叙事利用数字程序的交互行为而产生,注重从数字媒介自身特点出发探索互动数字叙事的各种可能性,这一点与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以“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为个案,考察其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技巧、叙事空间等要素,构建线上语言文化项目诸要素之间的新型关系,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微观路径,有效扩大线上语言文化项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