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培养产业和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一流企业和行业共建产业学院,并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创业学院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探索如何建设创业学院亦是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就地方高校独特的地区优势分析创业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并从产权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创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如借助混合所有制探索地方高校创业学院的组成形式、建立需求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区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区域创新网络下的地方高校以多元主体等形式建设创业学院,不仅有利于增强多方的协同合作,促使高校与地方社会创新创业合作体系化、集群化,形成互补、互利的发展格局,而且可为地方高校建设具有与区域联动发展的地方特色创业学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学特色对大学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的本质功能决定了大学特色的核心表现为学科专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在准确把握特色发展内涵基础上,把服务区域经济作为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双院制"(传统学院与特色学院形成"双院"协同)模式,建立"四共"、"三型"运行机制,探索对接区域支柱、新兴产业,培养新经济、新业态紧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钦州学院服务地方实现自身办学能力提高的办学实践昭示:只有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地方高校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以服务求发展、以“为”求“位”是地方高校立校之根本。钦州学院转型发展要面对如“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转型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和困难。其路径与策略是:改革学校治理结构,顶层设计产教融合;对接产业构建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对接产业岗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为核心,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保障转型发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产教融合逻辑分界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现实选择的融合性。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模式呈现出“系统性驱动的政府+高校协同育人模式”“个性化驱动的企业+高校协同育人模式”“协同化驱动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一体化驱动的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在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未来建设中,要有效提升产教协同融合度、产业需求契合度,真正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实现育人模式与产业需求契合度的不断提升及瓶颈突破;产业定位要精准,学科优势要突出,建设特色要鲜明,以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特色的凝练。  相似文献   

8.
阐述依托地方合作产业园区构建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农业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依托产学研园区培养"双创"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产业学院是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结合办学定位、面向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存在政府引领与行业协会指导有待加强、投资主体合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急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的“三链融合”新生态、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新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新模式,从而打造定位准确、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量表,并对H大学产业学院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目前地方高校产业学院正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且受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总体来看,地方高校产业学院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建议合理确定产业学院的绩效考核周期,开发智能化的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模型,推进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