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迪     
《今日教育》2012,(12):26
1面对"钱学森之问",许多人眼睛向上看,盯着大学,这当然没有错。但盯着大学的同时,不能忘了中学。这就像一个人吃饭,吃到第二个馒头饱了,但不能忘掉第一个馒头的作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来说,中小幼的早期培养,就是他的第一个馒头,没有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两兄弟特爱吹牛。有一次,哥哥说他吃的馒头最大,弟弟就说他吃的包子最大。怎么个大法?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馅儿,就在他们挖着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离馅儿还有三十里。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饿极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没饱;吃第三个,还没饱;直到吃完第四个才饱。于是,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如此,只吃第四个馒头岂不省事?”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不少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教”,磨课探究的也是“怎么教”.  相似文献   

4.
陈钟梁老师曾就字词的重要性讲了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吃了一个馒头不饱,又吃了一个馒头还不饱,吃了第三个馒头才饱了。于是这个人就说:“唉,早知道,我就只吃第三个馒头好了。”这种不打地基,便想起楼的浮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反映到我们教学上是非常突出的。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当然是字词。那么,应该怎样实施字词教学呢?课标试验教材课后安排的“读一读,写一写”就有别于以往的课前预习提示中的字词,不仅是位置由课前移到课后,其意图显然也不同。以前预习中列出字词以生字生词为主,现在在后面,目的是积累,检验习得收…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两兄弟特爱吹牛。一次哥哥说他吃的馒头最大,弟弟就说他吃的包子最大。怎么个大法?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馅儿,就在他们挖着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离馅儿还有30里。当然这是笑话,但我想问问语老师,如果真有这样的包子,你吃不?我想不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人饿极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没饱;吃第三个,还没饱;直到吃完第四个才饱.于是,他不无感慨地说:"早知如此,只吃第四个馒头岂不省事?"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不少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思考的是"怎么教".磨课探究的也是"怎么教",课后反思最多的还是"怎么教",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令他们颇感疑惑.  相似文献   

7.
日本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进食速度快且一直吃到感觉饱的人,超重机率是吃的慢且有节制的人的3倍。大阪大学伊态广康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对年龄在30至69岁的1122名男性和2165名女性进行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和尚吃馒头,第一个吃完了,不饱;又吃了第二个,还不饱;直到吃了第三个,吃饱了.和尚发表议论说:“早知道吃第三个能吃饱,何必吃第一个、第二个呀!” 故事简单,但道理发人深省,俯视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是否也能找到这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需要分吃一大桶粥。但要命的是,每天的粥都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要想个公平的分粥办法,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到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由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但这样一来,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地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  相似文献   

10.
百废侠     
二宝是街道的名人,因为他的智商比平常人多一点。平常人智商100,他就在那两个0之间多了一个小数点。不过街道上的人都肯帮他,比如他在Q博士家吃馒头的时候,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大侠客, Q博士就帮他实现了愿望。  相似文献   

11.
师: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面写道: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麟;从徐锡麟,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用馒头蘸血舔为题材,这篇课文就是鲁迅先生写的《药》(展示课  相似文献   

12.
对于美国课堂上常见的自由、随意,中国教育专家认为他们是在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而美国学者的观点是给学生吃“三明治”。一次,这位专家向美国学者讲起了“傻人吃大饼”的中国寓言故事。傻人连吃五个大饼,吃到第六个大饼才感觉饱了,这时,他说:“早知道吃第六个大饼才饱,前面五个我就不吃了。”专家说:“你们美国的教育就像是只给学生吃‘第六个大饼’。”美国学者似有所悟。可是第二天,他找到中国专家说:“我们美国人不吃大饼,我们习惯吃三明治,我们给学生的应该是三明治。”中国专家大呼其妙。“大饼”和“三明治”的比喻有着怎样的含…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每谈到唐僧师徒化斋或受到热情招待,必定列述馒头、包子、花卷之类。唐僧师徒吃到的“馒头”就是我们今天常吃的馒头吗?二者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个烧饼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去街上买烧饼吃,他一连吃了5个烧饼,觉得还很饿,于是又吃了4个烧饼,可还是觉得饿,当他吃完第10个烧饼时,嘿,肚子饱了。他十分生气,心想:早知道吃了第10个烧饼就能饱,何必吃前面9个烧饼?既浪费钱财,又耽误时间。后来,他外出旅游,为了备足  相似文献   

15.
开学迎接新生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学长亲口对一个学妹说:"我不是你学长,我是你学姐夫。"我从小有个习惯,就是吃饭总是吃得一点儿不剩。一次和同学各点了一份酸豆角炒饭,同学饭量小,只吃了一半就饱了,我却一直吃到盘子光光。结账的时候,老板在饭桌旁看着同学的盘子说:"你的酸豆角炒饭,五元。"然后他看着我的盘子,皱了皱眉头问:"你吃的啥?"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2,(33):60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吃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相似文献   

17.
消失的原色     
我住的小区里,最初只有一家卖馒头的,即李老头家。他的馒头就像他的人,颜色黑个头也不饱满,可斤两足,也好吃。后来,又来了两家,卖的馒头颜色洁白,形体光亮丰美。李老头的生意自然就被人家压下去了。一到近午,人家的馒头都卖完了,李老头的还有一半摆在那里。一些开饭晚的才无可奈何地走到他的面前。李老头总是说一句:吃吃吧,这馒头没搀啥,没害处,筋道。一天,我替不识字的李老头读老家来信并替他写了回信。事后我问他馒头不好看是不是技不如人?我蒸了十几年馒头了,那些硫  相似文献   

18.
开学迎接新生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学长亲口对一个学妹说:“我不是你学长,我是你学姐夫。”
  我从小有个习惯,就是吃饭总是吃得一点儿不剩。一次和同学各点了一份酸豆角炒饭,同学饭量小,只吃了一半就饱了,我却一直吃到盘子光光。结账的时候,老板在饭桌旁看着同学的盘子说:“你的酸豆角炒饭,五元。”然后他看着我的盘子,皱了皱眉头问:“你吃的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家门前的街道旁,刚开了一家饸罗面馆,为了给店主撑场子,我和爱人就要了两碗面。店主大概是从农村来的,嗬,好大的碗,开始吃味道还真不错,汤鲜面筋斗,可是吃到半碗就有点饱了。看  相似文献   

20.
甲和乙     
因为遇到洪水,两个人同时被困在一棵大树上。甲身上就剩下了一口袋钱,乙从家里逃生的时候,就背了一口袋馒头。四面都是滔滔洪水,看不到救援的船只。乙饿了就吃馒头,他十分庆幸逃生的时候自己英明的选择。他很惬意地看着饥肠辘辘的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