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组题     
李薇 《语文教学之友》2006,(2):19-22,45-46
①据国际语言学理事会统计,在公元前,地球上曾经存在1.2万种语言,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即使到了今天,地球人所使用的语言也还多迭6000种。从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语言的不同给文明的交流带来了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语言学理事会统计,在公元前,地球上曾经存在1.2万种语言,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即使到了今天,地球人所使用的语言也还多达6000种。从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语言的不同给文明的交流带来了巨大障碍。18世纪和19世纪初,在人类还未确知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与外星人交流用什么语言周清春徐硕①据国际语言学理事会统计,在公元前,地球上曾经存在1.2万种语言,到15世纪时减少到9000种,即使到了今天,地球人所使用的语言也还多达6000种。从人类历史上我们看到,语言的不同给文明的交流带来了巨大障碍。②18世纪和19世纪初,在人类还未确知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情况下,曾经出现过多种与火星人通讯的构想,其中包括大面积砍伐西伯利亚的森林,从而在地面上形成火星上可见的几何形状,以及向太空发送摩尔斯电码等等。这些构想绝大多数都停留在理论阶段。③一些科学家想到,应该设计一种“宇宙语”。早在1896年,数学家和人类学家就做过这方面的探讨。他们  相似文献   

4.
谢旧我 《科技文萃》2004,(6):144-145
世界上的昆虫种类有300~1 000万种,我国占1/10.世界上有名字的昆虫种类为100万种,我国有名字的昆虫只有5万多种.昆虫比人类来得早,3.5亿年前就住在地球上了,看来还会比人类活得长.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对策应是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共存。人类必须学会既要和众多的非生命物,又要和亿万种生物,包括成百上千万种昆虫协调共存。 地球上约有100多万种昆虫,有害的昆虫有8万余种,但真正造成危害的仅3000余种,在一个地区严重有危害的也只有几十种。我国约有15万种昆虫,其中仅有少数是农林牧医方面的害虫。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人类防治害虫的历史中,单纯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许多害虫对化学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巨大长度量天体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距离为1千光年以内的天体主要用三角视差法来测量;距离为1千—30万光年左右的天体主要用分光视差法来测量;距离为30万—1700万光年的天体主要介绍了造父变星视差法;距离为100万光年至100多亿光年以远的天体主要介绍了哈勃红移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人口已有60多亿,民族众多,使用的语言也多得出奇。不过,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大规模的移民、种族歧视等因素,人类使用的语言在减少。据预测,100年之后,即到本世纪末,这些语言中的3/4将会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将向其中的少数几种大语种靠近。据统计,在目前尚存的数千种语言中,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唱好民歌要掌握哪些技巧?这个问题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掌握好民族演唱的语言技巧和发声技巧是比较关键的两个方面。学习相掌握各种民族的语言技巧十分重要,因为民歌的(?)明风格,主要是由它的语言特色来体现的。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渊远历史,风土人情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言,这些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音乐相结合而形成了绚丽多采,如诗如画的各地民歌。据最新统计,我国的56个民族中,除回、满两个民族已经转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其中部分民族还分別使用几种不同的语言,形成了目前我国的78种民族语言。如汉语,因地域的不同,方言千差万別。各种民歌的不同风格,正是和其使用不同语言密切关连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对策应是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共存。人类必须学会既要和众多的非生命物又要和亿万种生物,包括成百万上千万种昆虫协调共存。 地球上约有100多万种昆虫,有害的昆虫有8万余种,但真正造成危害的仅3000余种,在一个地区严重有危害的也只有几十种。我国约有15万种昆虫,其中仅有少数是农林牧医方面的害虫;少数如家蚕、蜜蜂、紫胶虫、倍蚜、食品昆虫、药用昆虫及害虫的天敌是益虫;绝大多数是益害不显著的。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人类防治害虫的历史中,单纯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必然会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观念。而性别歧视是人类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社会现象,也必然在语言中得到折射并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中,因此而形成了语言性别歧视。如何尽我们所能地使用平等化语言,并且如何来规范社会语言的使用,及推动语言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时每刻都与人类的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在变化,语言在发展,人类语言的终极将是什么样的?也就是在几十甚至上百个世纪以后,人类将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现有的几千种语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令人遐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09,(10):36-36
人类的历史大约起源于6500万年前,那时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叫做灵长类的动物。经过千百万年,他们逐渐变成了类人猿,然后变成了古人。他们的大脑体积变大了,学会了使用语言、火和制造工具。古人发展到像我们这样的现代人,也大约已经有10万年了。  相似文献   

13.
贾岚 《今日教育》2007,(7):48-48
舞蹈是人类最悠久、最原始的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时候,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语言展示人类情感,随着历史文化艺术长河的流淌,它演变成了一种更美的艺术,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更是艺术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飞鸟 《当代电大》2006,(1):13-13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要100%地投入?你也许会问,99.9%还不够好吗?下面我要告诉你千分之一的误差会造成什么后果。假设大家工作时99.9%地投入,那么:每小时将有1.6万件邮件在邮寄途中丢失;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如一个从高空自由坠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 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有一个形象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是: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晚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晚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午夜前46秒,近代印刷术发明;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  相似文献   

16.
人类形成的时候语言就已开始萌芽.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主要条件是发展了语言.语言扩大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便利了把信息提炼成为知识,利用知识支配环境.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承载体.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从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看,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从语言的开始到文字的开始大约经过200万年.从文字的开始到国家共同语的开始大约经过5000年.从国家共同语的开始到传声技术的开始大约经过200年.从传声技术的开始到计算机的开始大约经过100年.人类的语言生活已经达到"上穷碧落、下及黄泉"的神话境界了.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停止,还在更快地前进.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化,紧跟着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向信息化时代前进.  相似文献   

17.
希腊神话故事和英语词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里有很多词,尤其是成语,往往和古代的故事有联系,英语里也同样有这个现象。这些词语不仅与其它词语有着同样的语言功能,而且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一个词背后隐藏着一个人物,牵引着一段故事。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运用语言,还能帮助我们熟悉对象国的历史文化。英语并不是希腊的语言,但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所以,英语和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02,(10):31-35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以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社会现象。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成为不同民族、国家发展和弘扬自身文化的基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言有5000多种,使用比较普遍的约200多种,其中95%的人使用的语言不到100种。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不只是若干声音或若干符号的综合.在交际中人们除了发出分音节的有声语言之外;还常常伴随着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这些非语言形式来传达信息.非语言交际不是一般信息传递,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情感的相互交流,相互感应,是人际沟通的十分有效的交际手段,它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叶斯泊森认为语言学家应忠实记录语言的使用情况,而不是人为地去规范语言的使用;应结合语言的发展史去研究语言,才能赋予语言理论最大的解释力;语言的本质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交际活动,必须结合使用者、使用情景、使用方式来考察语言;必须看到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和认知基础使得多样的语言中呈现出“人类共性成分”。以上观点可归纳为描写主义倾向、历史主义倾向、交际主义倾向、认知主义倾向。当今语言理论的发展事实验证了叶氏观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