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影视作品塑造了一类女性形象——"第三者"形象,这一类形象大多追求物质享受、失去自我追求并且处于奴性地位。20世纪初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使女性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地位开始逐渐提升、话语权也不断扩大。然而,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当代部分女性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缺乏独立意识,始终处于边缘状态。"第三者"形象的出现充分反映了当代部分女性处于依附地位却不自知的悲剧状态。  相似文献   

2.
影片《通天塔》描述了跨越四个国度,情节叠错的四个故事。通过勾勒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物话语形象,反映出人类共同的沟通困境-失语。影片中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对女性的"失语"状态的描写。墨西哥籍的失语女佣、日本的聋哑女学生等女性形象反映出影片叙事中暗含的男权主义思想,从女性主义视角剖析影片有助于解构了人类的失语困境。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4):23-24
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热播女性电影《杜拉拉升记》中的女性形象绽放出当代职场女性特有的时代风采。她们在职场苦苦打拼,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由洒脱,完全超越传统影片中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在妇女解放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今后妇女解放发展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逐渐成了文坛上的热门话题,对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艺术美的探讨,也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陆文采同志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书,就是一部以现代文学领域内女性系列形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如果说,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母题,那么塑造女性形象的美,则往往是古今作家、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即以现代作家为例,在庐隐、冯沅君、鲁迅、茅盾、丁玲、柔石、曹禺、巴金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即沉浮着一群可歌可泣的女性的精灵。她们大都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片《音乐之声》中女主人公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指出该片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塑造了玛丽亚这一完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告诉人们,爱与追求是通向和谐幸福之路。作者同时也指出,玛利亚是以简·爱为代表的西方新女性形象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叶以后,市民中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人欲得到肯定,人性受到重视。反映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三言"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一些篇章中她们成为核心人物。其中有遵守封建传统观念的"贞节烈妇",更有许多叛逆封建传统观念的女性,她们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同时还将"三言"中的女性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三言"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冯梦龙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8.
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前代类题材作品,元代婚礼杂剧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教化下,元代婚恋杂剧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强烈的"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剧中女性大都追求人性解放与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追求自主平等的婚恋,渴望建立于情感之上的爱情婚姻。研究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恋观,对于我们更好了解元代文人的创作心理,甚至了解元代女性形象和婚恋观念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普赛女性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美学追求。而吉普赛女性形象与吉普赛女子的真实情况迥然相异。究其原因,创作主体因审美感知而形成审美表象,主体在审美情感的驱动下,进一步展开审美想象。诸多吉普赛女性形象,是创作主体借助审美想象的"完形"手法,亦真亦幻地塑造出来以表达其内在精神的追求。具体表象中渗入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态度后,作为审美意象的吉普赛女性形象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11.
"三言"中的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独立的人格与个性的解放,同时,有着过人的智慧、胆识与才干,突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拘于封建礼法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长廊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俄文学家在塑造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形象时,"多余人"在爱情矛盾冲突中的性格特征是塑造其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多余人"在爱情生活中退缩、消极应对,甚至逃避时,俄罗斯女性对爱情追求的坚强决心和果敢行动也愈发与"多余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凸现了俄罗斯女性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作家的道德理想及时代对"新人"的期待和呼唤。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14.
小说<荆棘鸟>讲述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浓缩了女性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艰辛过程,塑造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聪明、勇敢、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本文利用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原型"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探讨,阐述"阿尼姆斯"原型在玛丽·卡森身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因其小说"六记"被尊称为鸳鸯蝴蝶派的鼻祖,其小说表现了新的婚恋观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与"五四"文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六记"中塑造的"佳人"形象彰显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史价值。本文从苏曼殊的女性意识及其作品中建构的女性形象来解析其小说对女性塑造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6.
在巴金的家庭小说中,塑造了一些被封建制度埋葬和损害的女性及一些追求个性解放、民主自由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妇女的生存处境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巴金对美好人性、青春的赞扬和对一切黑暗腐朽专制统治的愤怒批判。  相似文献   

17.
夏梦,为香港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影星。自1951年《禁婚记》一炮而红以来,步步为营,逐渐成为“长城长公主”,她所接手的影片大多是制片精美,班底一流,甚至可以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因此,夏梦在主演的影片中不仅是女主角,更是整部影片的主角,她的银幕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香港左派电影对女性的建构与想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后的台湾女性文学倡导新女权主义成为主要潮流,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从女性人身解放、社会地位、精神追求、民主平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将女性形象从原来的从属地位逐渐移向主体地位,在作品题材内容、技巧更新、女性意识强化等多方面有了大的突破,为台湾女性文学树起了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性形象是按照男性的审美标准塑造的,充满了女性特质。影片以女主人公玛莲娜的形象为核心,以其他男性形象为支链,体现出丰富的女性主义电影特征。  相似文献   

20.
《喜福会》以华裔女性为主题,描述了四对华裔母女之间的恩恩怨怨、感情冲突和心理隔膜。本文尝试结合萨义德的东方学批判理论考察王颖电影《喜福会》中的华裔形象,认为该影片并未脱离东方学的理论框架,而是将华裔"他者化"了,是对华裔形象的又一次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