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与残留情感、行为上的原始冲动交织在一起,在校内交往中,容易形成各类成因复杂、程度各异、意义相悖的校园暴力行为。它们与社会上其他暴力的形式和实质完全不同。目前,中小学校园暴力主要有轻微的肢体碰撞、符号化的暴力、应激性对抗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等四种形态,其实质是中小学生在人际交互方面的一种试错性学习。在有效规训校园暴力方面,我国积累了三方面有益经验:反暴力的文化传统;稳定的政策干预;精细的学校管理风格。  相似文献   

2.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中早已不再平静,表现为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严重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难点问题。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低,未成年人及学校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一些中小学的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从违法犯罪的性质上看,由单个人的小偷小摸向结伙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园安全仍是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目前,校园安全仍存在四大隐患:隐患之一——校园暴力令人震惊 这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校园暴力的具体表现:①为小摩擦使用武力,②盲目消费导致偷盗,③哥们义气拉帮结伙,④不良交往拉人下水。 校园暴力需要综合治理:①社会环境待净化。社会舆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大量传播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暴力淫秽的东西,应加强正面引导。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协调,综合治理社会环境,如“不良活动场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何取缔?“以罚代教”和“从‘情’处理”…  相似文献   

5.
当前校园暴力已成为威胁未成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校暴力干预方案已成为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学校暴力干预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外优秀的学校暴力干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学  相似文献   

6.
校园语言暴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问题正在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语言暴力问题需要澄清显性和隐性的关系,以及与批评和体罚的关系。文章在分析校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就杜绝语言暴力提出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基于此,通过理论和多种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全面地界定出高校校园暴力的概念,归纳出高校校园暴力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同时,介绍了校园网络暴力这一暴力新形式,以期为打造平安的高校校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教师语言暴力的各种形式及其不良影响,并提出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建议,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刘永生 《学周刊C版》2019,(3):189-190
现在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校园暴力这一不和谐的现象,校园暴力对学校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师生的安全,不利于建设和谐校园。校园暴力主要有自我暴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暴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暴力及社会上的人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暴力。本文对高中校园暴力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昆明五所高校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男生实施语言暴力的次数、恶劣程度明显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暴力多于文科学生;脾气差的学生、品质不好的学生、话多的学生位居最容易遭受语言暴力的前三位。而教师语言暴力相对较少,情侣间语言暴力较为隐蔽。本文在客观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建锋 《甘肃教育》2014,(16):22-22
正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暴力不仅给孩子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面对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应该深思它发生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一、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1.校园周边环境恶劣是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前,传播暴力、色情文化的最主要的场所和途径就是网吧,娱乐场所以及不健康报刊。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一些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业主受经  相似文献   

12.
任亚方 《中国德育》2012,(21):24-25
如今,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校园软暴力现象已逐步引起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关注。校园软暴力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使用谩骂、诋毁、嘲笑性的语言或蔑视的态度,侮辱、伤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隐性暴力。  相似文献   

13.
姚波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73-374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学校师生结构的变化,校园里暴力事件逐渐凸显,对新时期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校园暴力问题已逐渐成为学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份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免受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语言暴力。虐待、体罚、性侵犯等身体暴力和性暴力已经受到普遍关注,而语言暴力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引发了众多严重后果和纠纷。为了了解在学校这一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特殊场所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暴力状况,2005年7月—12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对北京近30所中小学校的315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  相似文献   

15.
江宁 《教书育人》2005,(10):49-49
校园中的“语言暴力”常见的有以下10种:  相似文献   

16.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二是师生之间发生的暴力;三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的暴力行为。本文所提及的暴力行为仅限于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而实施的暴力。校园暴力有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行为暴力和语言暴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校园欺凌与暴力问题逐渐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概念认知正逐步深入和明晰,健全完善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多元社会化防控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检察机关在校园欺凌与暴力社会化防控体系中,肩负着重要角色和使命。在诉讼环节,检察机关应秉承双向保护理念,适度加大惩治力度,建立未成年人专门检察机构(组织)和办案模式;在非诉讼环节,检察机关应促进反欺凌与暴力的法律法规完善,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做好反欺凌法治教育及技术防范,强化学校、教师及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大力加强普法宣传。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校园暴力频发,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不久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针对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20.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