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文化是音乐产生的土壤,不同的文化造就着不同的音乐。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从而中形成了中西方的不同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西方的音乐也实现了"会晤",碰撞出了火花,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也逐渐扎根于中国大地,并且开放出绚烂之花。随着钢琴音乐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就中西文化融合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电影音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也逐渐成为作曲家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夜宴》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整部电影的配乐由谭盾完成.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先锋派的谭盾,将中国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的影视音乐,并与电影场面与剧情相辅相成.本文以音乐文本为立足点,以谭盾《夜宴》钢琴奏鸣曲(室内乐版本)为谱例参照,对作品的音乐曲式结构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此说明谭盾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结构特点与主题贯穿.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赫的音乐贡献主要集中在他的三个创作阶段,文章以巴赫的创作阶段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其在每个阶段的音乐创作,并列举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音乐创作中创新的角度出发,以"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西方作曲家贝多芬、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谭盾为例,试述作曲家的创新对于音乐发展的影响、与音乐艺术边界的关系,以及面对音乐艺术边界的不断扩张与作曲家独具特色的创新理念,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5.
凭借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于2001年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音乐家。谭盾在音乐创作中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给东西方听众带来新颖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4):32-35
德彪西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领域,其音乐作品属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本文对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产生背景进行分析,研究音乐文化对德彪西钢琴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发现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与风格来源,全方位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为乐曲创作与音乐艺术不断前行作出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思想、文化、艺术的革新都对未来西方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建树。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在"新艺术"基础上的又一次革新,人们提倡"人文主义",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古板的宗教性音乐,民俗音乐作品大量出现,音乐理论学家对复调音乐进行发展和变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复调音乐作品。卓越的音乐成就,促进了未来西方音乐的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音乐文化的开端。笔者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来剖析这一伟大的音乐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音乐以中国民族文化的音乐语言作为创作母语,进行了中国风格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音乐作品诸多采用民族调式进行创作,旋律极具音乐表现力与时代特征,调式旋律线条十分明确,性格鲜明、情感真挚,很好的将中西音乐文化气质融合在内。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也被赋予重要意义,它是民族审美意识的需求,是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提升全面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鉴赏与创作中的音乐作品风格,存在着"黑与白"之间多样化时尚与风格,创作者和接受者要有如同面对"物质时尚"的鉴赏能力那样,关心音乐作品的"艺术时尚",艺术品味是音乐创作和领悟音乐作品的先决条件。音乐作品表现什么,既牵扯到思想和文化的先导,也要依赖于技法去实现形式美的作品。但辩证的是,仅仅依靠所谓空洞的"技法理论"去支撑一首作品,脑子空空缺乏想象力,肯定也是写不好的。正所谓:工具不能代替手艺,技术不能代表艺术。只有原生态旋律的"形似"不能构建音乐作品的质量和品味,只有综合文化、技法、品味的多元因素,才能达到作品的"神似"境界。原生态音乐不能代替音乐创作的社会功能,对于开发民族的音乐创造力,中国作曲家的历史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创作两类作品上:负有普及性音乐的教育类作品和承担与世界接轨的音乐文化大任,不仅要"洋为中用",更要朝着"中为洋用"的方向,让世界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繁盛时期。中国作曲家尝试将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术与本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交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作理念。尤其是谭盾、赵季平、施万春等作曲家的加入,与新一代的导演们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方音乐的研究得以蓬勃的发展,经过专家学者等多方的不断努力,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促进学科发展的主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能更好地为建设、发展我国音乐的建设提供养料。基于此,西方音乐就像一颗"石子"在学术研究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因此,凭着对西方音乐的兴趣爱好,"西方音乐文化导论"课程上教师对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技法及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多方面地讲解、剖析。本文以谭盾民族性创作为例,对"争议颇多"的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谭盾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创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他的成功与"中国元素"离不开,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对谭盾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听《地图》,看"音乐",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勃拉姆斯钢琴音乐创作概述入手,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时期钢琴作品,领会勃拉姆斯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文化发展中独特的风格特征及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音乐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发展起来,钢琴作为欧洲的代表性音乐,其发展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今其普及率日渐提高,成为了我国时尚组成部分之一。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更好的发展,探究如何鉴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怎样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与中国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区别中西方钢琴音乐差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重要性基础上,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由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国际影坛大获成功,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伴随着影片的成功,电影中那优美动人的电影音乐无疑提升了此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唯美品质。由谭盾为此部作品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不仅为该片争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奖的荣誉,同样也是中西音乐结合的成功典范,而与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深度合作在国际乐坛也引起了巨大轰动,大提琴音乐无疑是这部音乐作品中的"灵魂",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中国大提琴音乐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国外的音乐在我们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音乐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音乐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学习与借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音乐创作内涵,提高音乐创作水平。但不可否认,我国在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层面依然还不能做到与西方音乐学界平起平坐,其文化层面的缺失是引发差距的具体根源。基于此,本文对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谭盾的作品《地图》蕴涵着原始与现代文化的保留和继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东西方地域之间的一种融合。笔者从创作音乐体验和音乐情感的角度出发,阐述这部作品的音乐鉴赏与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们大胆借鉴西方的作曲技巧并融合本民族及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立足于对新风格的大胆探索,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钢琴音乐作品,其中汪立三先生创作的<东山魁夷画意钢琴组曲>凭借音乐与绘画,诗歌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而引起众人的瞩目.本文选取了这部作品的其中两个乐章<森林的秋装>及<湖>,通过对两章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和研究,以求从音乐的角度去诠释其与诗歌,绘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山东风俗组曲》体现了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音乐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钢琴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尝试从西方现代音乐分析技法——阿伦·福特"音级集合"分析法,探析核心音在全曲的结构力,及传统的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元素巧妙融合,真正感受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从而推动当前音乐创作,为民族钢琴音乐创作开阔更广阔的音乐空间.  相似文献   

20.
约翰·凯奇是美国先锋派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是"机遇"(chance)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中国《易经》对他的音乐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以约翰·凯奇偶然音乐作品《变化的音乐》的创作思想为切入点,浅窥中国《易经》对约翰·凯奇偶然音乐创作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