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正>元宵佳节是闽南侨乡泉州一大民俗活动。今年元宵节前夕,2月13日,泉州影剧院举行"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暨中韩日三国城市文艺展演,拉开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帷幕。开幕系列活动包括三国城市文化节目展演交流,"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系列活动(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启动仪式、泉州西街音乐节、泉州当代艺术展、泉州西街规划展、弗兰克·盖里建筑大师作品暨泉州当代艺术馆设计方案展、源和1916文化"嘉年  相似文献   

2.
宁波庆安会馆具有传承宁波商帮文化和承载妈祖信俗文化两大独特价值,在当代海丝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庆安会馆和宁波地区其他相关资源,通过开拓海丝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海丝文旅品牌、数字化赋能会馆形象三条活化利用的具体路径,让庆安会馆在海丝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层次性、时代性、广泛性、包容性等共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加强与福清市丰富的城市文化互动,通过构建文化创新平台,创建文化传承平台,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实现二者融合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建设成为全球艺术之都,新加坡政府通过了城市文化复兴计划(RCP, Renaissance City)。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际艺术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新加坡城市文化语境与公共艺术的耦合共生发展创造条件。城市的艺术文化水平显著提升,顶级公共艺术推动新加坡国际文化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城市文化语境中共生共长,共兴共荣。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具有引领、超越、提升、辐射作用;针对当代城市迅速发展出现的“城市文化荒漠现象”,大学文化应不断创新:构建提升城市文化理想的立体式平台;为构建学习型城市做贡献;加强与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社会文化、城市文化的相关研究,以提升城市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城市文化品牌含义进行分析探讨与初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尤其是结合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市文化品牌定位的三个目标,即"亚心之都"、"丝路文化之都"、"会展之都",并在大力弘扬与彰显乌鲁木齐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探讨乌鲁木齐城市文化品牌构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弘扬东亚文化在当今的政治,经济及国际背景下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合作及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泛理论,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红色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强化文化自信,在推进文化创新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大力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文化走出去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能够集中表现惠州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国内外对惠州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代惠州精神的了解,增强惠州市的国内外知名度与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惠州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代城市文化繁荣的良好条件。惠州市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途径,主要是发挥政府的统筹、主导与政策引导、制度激励的作用;从地域文化和现代城市精神两方面着手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大力发展创新型文化产业;积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以及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8月26日,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上,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为此,泉州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侨乡百万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潜能,努力推动泉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开展休闲阅读、快乐阅读、视听阅读、圈子阅读、沙龙阅读、读书征文、"4·23世界读书日"等与读者互动的阅读文化活动,构建文化交流平台,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对外文化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文化交流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文化交流既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但是,在文化交流中,无论是文化交流的内容,还是文化交流的内涵以及文化交流的话语权方面都存在着不利于文化软实力的方面。因此,我们首先要确定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展示赢得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话语权,破解"中国威胁论"的难题。其关键是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推动文化交流的扩大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传到日本,通过其本土文化语境的吸收与融合,最终形成自身的文化传统。而中华文化传入的路径,都是通过东亚海域交流得以实现的。对于日本来说,宁波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日本学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积累,2005年实施的一项以宁波为中心的特定领域研究。以这一研究为基础,分析宁波地区与日本文化的渊源,总结了宁波研究发展的历史和成果,并指出区域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4.
正侨乡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之美誉,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近年来,泉州传承"爱拼才会赢"的城市精神,在打造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探索家庭教育及网络德育、传承闽南文化等方面打出了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15.
1985年,雅典被欧洲联盟(1993年前称为欧洲共同体)首次冠以"欧洲文化之都"(1999年前称为欧洲文化之城)称号,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文化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发展的从属政策在城市复兴发展中发挥出了超乎想象的作用。阐述并分析欧洲城市复兴过程中的文化导向政策,尝试描述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何通过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实施达到城市的复兴与繁荣。同时,文化政策作为城市经济复兴手段给城市和公民带来的是城市文化的多样性还是城市内部的华而不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云 《华章》2010,(33)
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先进科技的平台,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播价值.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通过风格各异的展馆、精彩荟萃的文艺演出以及各种论坛,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也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说明了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国际旅游胜地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效方法。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对桂林提出了成为世界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要求。因此,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原有思路和相关政策都需要随着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及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根据泉州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将校园责任文化和企业责任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实训基地以及社团活动中进行有效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施展,职业素养在校企责任文化融合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