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海西建设的背景下,三明应在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城市定位,加强城市营销,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核心竞争能力."满意在三明"是三明城市品牌发出的顾客满意度承诺,其本身缺乏个性,不宜作为三明城市品牌名称.因此,在综合分析三明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等基础上,提炼三明的城市品牌,使城市品牌既能体现历史继承,又可响应时代的召唤.对此,可以考虑将"八闽工业摇篮,中国文明绿都"作为三明城市品牌名称.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本文在分析泰安市借助历史文化创建城市精神品牌、形象品牌、环境品牌、产业品牌的可行性基础上,探讨了泰安市城市品牌传播的六条途径:城市广告、城市歌曲、城市文艺作品、城市大型活动、城市旅游、城市文化纪念品的建设等,以期扩大泰安市的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找准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打造连云港特色的文化品牌,是提升连云港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推进连云港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需要。基于连云港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发展现状,提取连云港城市文化特色,总体定位连云港城市文化——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海洋文化为核心,以都市文化为主体,以生态文化为趋势。在此基础上,整合连云港城市文化特色资源,按照连云港城市发展目标,提炼出连云港城市品牌定位:“神奇浪漫之都,山海相拥之城,东桥头堡之港”。当然,连云港城市文化定位的贯彻落实,必须在城市建设、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颛顼遗都"、"澶渊盟城"是其文化主题定位。这一文化主题定位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濮阳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既要利用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有体有形的物质文化部分,也要充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两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使古城形象符号化,以丰富的文化产品进行对外城市营销,推动濮阳向中原魅力文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市菜"是一个城市饮食文化的代表,无论对于地方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是餐饮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市菜"具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征鲜明、社会影响力大、美食属性独特等特征。其文化意义体现为承载城市的历史信息,代表城市的文化名片,展示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对"市菜"进行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以"市菜馆"为城市辨识符号推广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6.
论黄石矿冶文化与城市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资源对一个城市的品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石作为“矿冶之都”,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充分保护和利用“矿冶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而使之成为城市品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其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的旅游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乌鲁木齐的新兴支柱产业,但是在城市旅游业竞争激烈并以形象驱动发展的今天,乌鲁木齐市与其它城市相比,缺乏风格独特的旅游形象。本文针对乌鲁木齐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乌鲁木齐旅游形象的策略: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关系;加强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增强旅游形象等。  相似文献   

8.
正侨乡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之美誉,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近年来,泉州传承"爱拼才会赢"的城市精神,在打造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探索家庭教育及网络德育、传承闽南文化等方面打出了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9.
宁波是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中国举办城市。作为一个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东亚文化之都"在促进东亚文化交流,开展文化合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宁波借助"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黄石的城市营销战略,对黄石的城市定位、城市品牌及形象进行了设计,主张将黄石打造成轻工业发达、制造业闻名的宜业城市,打造成商贸、物流繁荣的宜商城市和山水园林俱备、生态友好协调的宜居、宜游城市。根据这个定位,黄石应努力打造三种类型的城市品牌:经济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名企、名品展开;旅游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原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展开;文化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矿冶文化展开,最终塑造黄石"矿冶之都"、"轻工之花"、"江南明珠"的城市形象。为保证黄石的城市营销效果,从策略上要开展内部营销、全员营销、整合营销、持续营销和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11.
兰州,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旅游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兰州在打造"黄河之都"这一旅游品牌基础上,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兴建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文章以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为切入点,从历史文献学角度阐述了青城古镇姓氏文化、书院文化、民间艺术等的旅游价值.最后强调了青城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还原古镇传统风貌,通过旅游形象传播,打破地域壁垒,试图对兰州市大旅游圈的形成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旅游广告对城市的形象传播和品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1997—2007年以来《中国旅游报》刊登的大连旅游广告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旅游广告对大连旅游城市品牌提升的作用,提出大连应在“浪漫之都”的城市品牌基础上,加强品牌营销与整合营销,优化广告规划。  相似文献   

13.
大学品牌文化的内涵及其塑造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中,深厚的文化是大学品牌竞争的关键,是大学品牌的灵魂,是大学品牌所以能特立独行的延绵动力.大学品牌文化的"内炼外修"之道为:大学对内通过学校精神文化的熔铸、大学精神的统整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浸润而塑造自己的品牌精神气质,对外在打造文化个性的基础上树立包容负责、和谐共赢的品牌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当代文化创意产业观念与文化政策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例,可以探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从"社区总体营造"向"城市品牌营销"的发展趋向。延此脉络,可进一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对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品牌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选择具有传统优势项目作为城市的体育品牌既是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滁州手球运动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手球界素有"中国手球看安徽,安徽手球看滁州"的说法.滁州既具有地理优势,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城市、文化、赛事"这三元结构探讨滁州如何创建手球体育品牌,即以文化为灵魂,城市为主体,赛事为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举办西湖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国际动漫节、休闲发展论坛等展会,杭州夯实了休闲城市品牌基础,实施了休闲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快速提升。杭州经验的核心是凝聚休闲发展共识,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特色潜力产业,使其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杭州大力发展“休闲之都”与“会展名城”,主要表现在:依托科技,借助展会,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坚持文化多样性,搭建国际会议交流平台,促使经济包容性发展;西博会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成为杭州休闲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西博会、休博会、动漫节成为文化交流重要品牌。杭州休闲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7.
沈晖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562-563
当今社会,将"城市品牌"作为一个城市筹码的竞争。文化创意,则是大竞争时代进行城市品牌营销的核心要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对城市品牌的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南通市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以此来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本文就南通市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功营销城市品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宁"老友"精神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老友粉文化中的孝义、凤凰城传说的开放与包容、"绿城"品牌的生态友好、东盟博览会的国际主义和"能帮就帮"的南宁城市精神。当下,传承南宁"老友"精神,应注重打造南宁老友粉文化品牌,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对"能帮就帮"的南宁城市精神进行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19.
打造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韵味杭州",对于挖掘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提高城市竞争力、丰富杭州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推动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等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文化创意、智慧科技、韵味体验、品质生活、国际化品牌建设等多种路径,推动"韵味杭州"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四川教育》2010,(4):16-17
一所好学校,甚至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品牌!这种现象.在年轻的中学校长张军看来。一定是由这所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所决定。并因其特有的气质而必然产生。每时每刻。这种学校文化及独特气质都在强烈辐射着这座城市里的适龄学子。影响着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百业、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