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从城市型大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城市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高低影响着地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研究两者的互动发展关系,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与城市型大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英国大学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可分为五类:大学带动城市的津桥模式,城市带动大学的维多利亚模式,战后城市转型升级带动大学的新大学模式,深度融合的伦敦模式,相生互动的苏格兰高地模式。本文分析了其特点、成因及运行机理。英国的大学与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互动,大学与城市相互促进,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城镇化道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生命存在,大学或城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特殊的生态关系,集中表征为系统与环境、整体与局部、合作与竞争、哺育与反哺等几种范型。这些生态关系范型既是分析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框架,也是统筹推进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4.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冲突又存在整合的历史,如果没有各种文化或利益的冲突,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学是否能够得益续存恐怕都成为一个问题;然而,如果没有整合,大学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遇,对城市社区而言也同样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与城市、社区间关系历史的梳理和现实的分析,揭示这种互动关系的本质,并针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提出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发展的关系。大学是城市创新的源泉,大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学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源地,大学是知识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大学是城市连接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所以,“伟大城市要有伟大大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城市互动的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既是城市社会结构要素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构成要素的独立系统。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在本质上是大学的结构要素与城市的结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根据大学与城市互动的主要维度、要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二者关系的模型——“三维九要素”模型,并阐述了这一模型的功能和局限性,为我们全面认识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发展的关系。大学是城市创新的源泉,大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大学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源地,大学是知识创新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大学是城市连接全国乃至世界的桥梁。所以,“伟大城市要有伟大大学”。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井没有延续欧洲的历史,而是经历了空间上的分离、初步联姻、全面互动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二者的互动关系是与美国的城市发展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对美国大学与城市关系的梳理为我们认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正>选择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必然行为。从选择学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史就是一部高等教育选择史:一部高等教育选择主体不断增多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主体选择权分散和集中相互交迭变化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不同主体为获取选择权不断斗争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选择客体日益丰富和多样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选择环境日趋变幻莫测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结构在功能选择导向下不断优化的历史;一部高等教育功能在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刺激下不断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在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选择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欧洲史上,无论科学还是大学,更多得益于城邦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开明.在很大程度上,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以其富有的有闲阶层赞助科学,整个欧洲城市之间的交流网络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散播;大学因得益于宗教与王室等的扶持以及城市所具备的食宿资源条件而得以存续,科学与大学因都寄生于城市而相互之间虽有互动,但无依赖关系.19世纪尤其20世纪之后,科学进驻大学并因其巨大的功用价值而为城市所青睐,形成大学与城市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共生共荣关系.即使如此,大学发展及其内部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力依旧取决于城市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开放和包容,这种历史逻辑并没有走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