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的西部开发及其社会成效"的最终成果——《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于2008年5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研究西部教育开发史的必读之书.翻看此书,细细品味,受益良多,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厄普顿·辛克莱的艺术理论著作Mammonart一书在中国文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创造社成员利用其中"艺术是宣传"的言论作为提倡革命文学的标语。郁达夫于1928-1929年持续翻译了此书的21个章节,并把此书命名为《拜金艺术》。郁达夫翻译此书不仅仅是因为兴趣,更重要的是因为郁达夫想借此书表达自己对文学与社会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郭金彬的新著《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最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的一部力作,她与《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相互表里”,二书“实堪称是绝好的一对姐妹篇”。这二部书都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题签,著名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作序。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共39.5万字,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上编为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科学思想,下编为传统科学思想个例研究,还有一个附录: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料概述。作者不仅论述了中国传统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以及科学成果中所蕴涵的思  相似文献   

4.
阐发传统推陈出新——评梁韦弦教授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额尔德尼梁韦弦教授撰写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中国当代道德建设》的最后研究成果,也是其1994年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与青钢相识相知凡四十载,往昔有师生之谊,今日乃忘年之交。日前归国省亲访友,喜读《字行天下》,爱不释手。读后掩卷长思,感触良多,不胜欣慰。此书不足二十八万字,耗时竟六个春秋。常人十年磨一剑,作者六年铸一刃,用情之深,可见一斑。《字行天下》天马行空,亦庄亦谐,雅俗共赏,寓意深邃。细下品读,窃以为此书一线贯穿,即:测字经纵横谈。"经"含有"经典"之意,"经验"之谈。"测字经"虽不可与《诗经》《道德经》《圣经》等相提并论,但  相似文献   

6.
金星遐思     
读美国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的《一星一世界》实在愉快。且不说作者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与精湛的说故事的技巧相结合的才华——对于此书的译者——肖明波,我满怀敬意。他的译笔优美简洁,引人入胜,这样的享受真是久违了!但,白璧微瑕——在《一星一世界·第四章·美人(金星)》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金星结合了男女  相似文献   

7.
翻开苏樱、毛晓雯的《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这本书,只读开头的自序——《叛逆是一种高贵的姿态》,就被作者独到的见解与干净的语言深深吸引,于是一气呵成将此书读完。 读完此书,就如同亲历了一次朝圣之旅。“有一些地方,去或不去,到与不到,并无区别。因为它是属于内心的,是要长久瞻仰的,是摹在灵魂深处如水墨长卷氤氲不息的。”  相似文献   

8.
傅禄建 《上海教育》2014,(34):63-63
每一种思想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每一本书也都反映一定的时代特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吸引外资先行一步,思想领域则是在复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基础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为冲锋号,引来了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促使一代知识分子在解放传统中审视世界、放眼未来。于是,教育领域中一些年轻学者,借鉴罗马俱乐部《学无止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美国《国防教育法案》等国际前沿的研究观点与改革趋势,结合了他们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未来学的方法论写就了《谁执牛耳?——未来世界的教育》一书,此书演绎了人类未来教育系统的变革,也为中国现代化教育描绘了蓝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提倡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研读《资治通鉴》,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阅读名人传记既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又可以汲取主人公成功的经验,以指导自身工作生活。《邓小平时代》是迄今我碰到的最好的传记作品,全书完整地回顾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全景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客观全面地讲述了邓小平同志如何在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支撑下,以其出色的政治智慧、过人的胆识和人格魅力,领导中国走过艰难的改革路程,在中国创造了一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了不起的成就"——邓小平时代。阅读此书,有一种窥探"秘闻"的快感,却没有获知"秘闻"后的得意,这正是来源于此书史料的真实和写法的客观。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陆续有些国外的青年隽秀随我学习汉学,虽然我会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与资质来确定书目,但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一书则是自始未变的"必读书".这固然缘于语堂先生撰写本书的初意即是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之用的,便于入径;然而我渐次感到,此书也特别适宜中国学人一读.  相似文献   

12.
朱存明教授新著《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于2011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作者继《汉画像的象征世界》与《图像生存——汉画像田野考察散论》之后又一部学术著作。首先,该著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广阔视野。这本书是在考古学与文化学大力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现代传媒关系研究是近几年鲁迅研究领域悄然兴起的一个课题方向,近期出版的王吉鹏主编的《鲁迅与中国报刊》(中国窗口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是一部系统梳理鲁迅与中国报刊关系的著作,体现了该课题方向的新拓展、新深入。细读此书,感到特色有四:  相似文献   

14.
思想与行动     
柳袁照 《人民教育》2012,(23):19-21
2011年1月《人民教育》刊登了《本真、唯美、超然——柳袁照和他的诗性教育》。这是继《人民教育》登载《"最中国"的学校——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中国教育报》刊载《柳袁照:诗性教育的先行者》后,媒体再次聚焦苏州十中。《人民教育》通讯在开头写道:"与3年前不同的是,在这所被《人民教育》命名为‘最中国’的学校,一场嬗变在悄然发生。正如柳袁照自言,  相似文献   

15.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但长期以来,此书的译介问题却很少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发现无名氏英译的《推背图》后,经详细考证,确定了译者为晚清时期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其底本为带有东海野人序言的明系版本。李氏《推背图》译本不但选本独到,诞生时间最早,还早于底本17年公开出版,从而形成了中国典籍翻译史上独特的"我生君未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54-156
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的创作型的歌手,将欧美的Hip-Hop、R&B等诸多流行元素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比方说:周杰伦——《东风破》、《青花瓷》;王力宏——《在梅边》、《盖世英雄》;林俊杰——《曹操》、《江南》等等,在我国掀起了一场"中国风"的音乐风暴,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许多音乐人也都效仿此法。本论文从王力宏《盖世英雄》这首歌曲来探究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3-18
清末滁州人黄厚裕结合当地宜麻,但麻利未兴的实际,总结传统经验,撰成《栽苎麻法略》一书。各文献在著录此书时,撰者姓名、籍贯、写作动机等方面多有舛误,现略作校正。此书总结了苎麻自播种至收获技术二十九则,在苎麻营养繁殖、麻园管理和纤维收获方面多有创新。黄氏所陈述的"栽麻八利"见解亦深。此书曾对清末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麻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史稿·艺文志》的著录和《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都反映出此书具有较高价值,堪称传统种麻专著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戏曲研究角度出发,发现当前学术界存在邕剧传统剧目源流、数量不同等争议问题,在拜读邕剧出版类专著《邕剧传统剧目》后笔者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思考。本文以一位"后来"研究者眼光将作者与不同学者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此书内容相较于邕剧其他理论成果观察更为系统全面,内容也更为细致。通过对《邕剧传统剧目》进行分析,笔者以精读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纳该著的瑕瑜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经典蒙书——《千字文》(周兴嗣敕韵)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其仅用一千个汉字便勾勒出中国文化史的纲领要点,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观照,通过深入分析《千字文》的教育思想,解读"修身"与"正心"的含义与目的、方法与步骤,剖析"修身"与"正心"的关系,结合当前大学生的修身状况,得出《千字文》于当代大学生修身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史料中发掘新的材料,在文化的现代转型中以对个案的考察而透视"启蒙"与"科学"时代语境的力度,使肖向明博士的《"幻魅"的现代想象——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研究》成为探寻传统文化(尤其原始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关系领域中一部富于创见的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