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历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认为:"每一个希望从事原创性历史研究的人,其初始装备除了普通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那种有助于文献的发现、理解和批判的知识。";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历史解释的定义不谋而合,即"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历史解释素养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可以说,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以及辩证、客观理解历史事物基础上的。然而,无论是对史...  相似文献   

3.
徐蓝教授认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做出历史解释的过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辨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1]据此可知,历史解释要求学生基于史料,描述历史、解释历史,从而理解历史。历史本身是死的,但却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相似文献   

6.
<正>史料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还原历史的手段。英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李彼得和狄更斯在《历史课中的证据》一文中就指出:"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学生可以查看原始文件、统计资料等,以便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技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学做历史学家的工作。"研究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更为重要的是解释现实,观察未来。将原始史料引入课  相似文献   

7.
一、"元认知"理论与"历史解释"实践。按照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定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如何认识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个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学会历史解释是一种综合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另外四个历史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一一的实现其实都有赖于历史解释的合理运用,换句话说,历史核心五大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因此,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解释是学生立足于史料,在认识和理解历史事物的基础上,叙述历史、评判历史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它是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水平的综合体现。诚如李剑鸣先生所说,“解释”就是参照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从而使未知的事物变得可以理解。那么,“历史解释”就是使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1]。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对历史事物本质、内涵的反映程度不同,笔者将历史解释素养分为如下三重境界,即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历史解释”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按照这一定义,首先,历史解释的基础是史料,历史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史料的梳理和理解”。这既包含了对史料的求证、鉴别,也包含了对史料的理解、解释。其次,历史解释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对史...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0):131-132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要对历史做出客观评价说明,就需要学生广泛研读史料、用理性思维方法才能准确得到客观正确的历史解释。本文主要探讨在历史解释视域下,通过补充历史材料,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之一,西方学术界向来有重视历史解释的传统。著名历史学家米切尔·斯宾塞曾说:"历史研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历史解释,通过文本解读,使用特定的手段和技术再现历史,从而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释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1]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历史解释"列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最能直观地体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落实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33。  相似文献   

12.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应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历史叙事教学进行架构,并最终导向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属于过去式,人们只能通过过去遗留或保存下来的史料去辨析、推理,形成合理的认识。这里的“辨析”“形成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就是一种历史解释。课程标准同时提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在特定时间、空间观察并分析事物,学会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去全面了解、理解并解释历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史学提出历史是各种形式的文本,用语言重建的过去都掺有意识形态,无法反映出事物的真相。此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着片面性和绝对化倾向。从存在历史学角度而言,史料与其他文本存在着差异。从本体历史学和应用历史学角度而言,史料与其他文本之间又存在着共同之处。所以"历史都是文本"包含两层含义:一指历史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文本来表现;二指历史学家利用文本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1]从定义看,构成科学的历史解释需要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分析评价相结合。可信的史证是历史解释之基,严谨的逻辑是历史解释之器,多元的史观是历史解释之魂。[2]笔者试以《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为例,以初高中衔接、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分析评价为抓手探讨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解释作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呢?以"秦的兴亡"为例,历史教科书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秦的兴盛、从暴政的角度解释秦的衰亡。这种历史解释有其合理性,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教师备课时,既要立足于历史教科书的解释,也要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一、阅读成果梳理根据常识,秦的兴亡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史料实证是建构历史解释和历史认知的关键能力与核心路径,同时也彰显历史学科本质特征与其治学方式,其意义阐释要求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是最能体现出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一大素养。对历史的了解和论证必须以可信的史料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阅读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成为广大中学一线历史教师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注意甄选史料,了解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理解历史叙事;利用史料,解释历史观点。本文以人民版"戊戌变法"一课为例,结合教研反思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或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或解释等.客观历史不能重现,所以我们了解历史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史料.作为重构客观历史过程的资料,史料"便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以往人类文化的痕迹",离开史料,人类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正>伽达默尔说:"凡是文本的意义不能直接被理解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进行解释。凡是我们不想信任某个现象直接表现的东西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进行解释……历史学家之所以解释过去的遗留材料,是为了发现其中被表现并同时被隐蔽的真正意义。"1正是如此,"历史学的基础就是诠释学"。2尼采曾说"没有事实,只有解释"。3现代美国历史学家里德认为,"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于为当前而解释过去"。4所以,诠释之于历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