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儿童视角是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对于作品的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作为单纯、独立的个体,儿童可以表达更加纯粹的认知,很多作家在作品中都会运用儿童视角,那么在儿童自己的写作中,是否可以鼓励其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进行写作?成年作家运用儿童视角有怎样的意义?儿童使用儿童视角又有着怎样的好处?我们又该如何鼓励儿童运用儿童视角进行写作?如何借此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都是值得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陈昕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6):34-36,59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的不少作品都运用了儿童视角。不论是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还是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鲁迅在创作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并由此带来了独特的文本效果。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悲情小说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视角在浅唱悲吟中呼唤人性的觉醒。她的作品常用儿童的视角,通过不谙世事的儿童的眼光来折射社会和人生的色彩。在作品的构建上,以独有的超常规的语言和散文化的结构来构建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作品中多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作品深层的意蕴。不论是儿童视角,还是散文化的句法和结构,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萧红的小说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儿童视角是近年来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叙述角度,铁凝在自己的作品中便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叙事。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铁凝在其小说中构建了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世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并对其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5.
儿童视角是近年来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叙述角度,铁凝在自己的作品中便成功地运用了这一叙事。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准确把握,铁凝在其小说中构建了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世界: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并对其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迟子建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其叙述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性之美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灿烂的童话般的世界,使作品在叙述风格上更具张力,给读者创造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余华是我国当代先锋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不仅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内蕴,而且为我们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创作,善于运用儿童视角来反映现实生活,透过她儿童视角叙事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而且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老舍创作早期就把目光聚焦儿童,书写儿童。通过对老舍作品中具体儿童书写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他着力于文本中儿童书写的形象建构使其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采取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展开了创造性的想象,运用简单而跳跃的儿童思维与逻辑,并且熟稔于通俗浅明的叙事语言,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视角理论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儿童视角是内视角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儿童视角作品占比不小,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运用视角理论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究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艺术效果和人物体现出的内省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是理解萧红这部颇多争议的诗化小说的关键。儿童视角有意识而又合理地遮蔽了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突显了人物灵魂的麻木;小说利用儿童视角,巧妙地实现了对成人世界荒谬性的拷问;最后儿童视角帮助作者完成了一个寂寞的边缘审视者的批判使命。天真的儿童在作品中成为一个成熟的观看者和思考者。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视角为叙事文本增添了一种复调审美,其本质是文本中儿童聚焦者与隐含作者间的潜在对话关系。在儿童人物同时担当聚焦者与叙述者的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控制角色的发声和失声来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在成年人物叙事下的儿童视角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成人与儿童双重聚焦来实现一种双声部的复调审美;非人物叙述下的儿童视角通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回顾型和第三人称的叙事作品中,则通过叙述者干预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小说中的叙述者虽然各有不同,但许多作品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或表现理想.他的作品具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表现手法,具有明朗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和狄更斯童年的经历分不开,也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国作家张恨水和韩国作家朱耀燮等中韩文学作家开始尝试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以陌生化的方式重新审视成人世界,并对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和剖析。通俗文学作品中儿童视角的运用与表达,是对成人视角、精英文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儿童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尤其是心灵成长的重要性,指出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课程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教育者要与儿童共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先读"和"蹲读"策略指导儿童阅读;教育者还应具备儿童文学的基本素养,能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创作、欣赏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流浪的星星》是勒克莱齐奥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作品中创新地运用第一、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手法,并将之与儿童视角相结合,呈现独特的文本特征。通过对其中流浪儿童形象的分析,探寻如何拯救失落的文明。  相似文献   

18.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19.
许多父母和教师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成人视角取代儿童视角,其结果往往是以成人化代替儿童化。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孩子的作品思想深刻了,技法娴熟了,而实际上,儿童最富有潜力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20.
认识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为合理地认识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儿童生活叙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文章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路梳理,力图融合“成人的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探索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并以一则儿童生活叙事为例,分别运用三种视角进行叙事解构与重构,探索并探讨了运用儿童视角、在视域融合中进行儿童生活叙事的方法选择和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