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专业取向、学术取向以及社会(公正)取向这三种。专业主义主张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研究与专业教师知识的作用;学术主义注重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强化通识教育的培养;社会取向教育课程思想呼吁在坚持批判主义与多元化文化思想前提下实现教师知识结构转型,以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本文针对这三种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融合与多元化思想模式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学科教学知识为基点,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注重专业实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有机整合,同时强调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倡导建立全纳型学习共同体,体现了专业取向与社会公正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融合。密歇根州立大学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与实践,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1.从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教师教育课程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可以从明确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设置实践取向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的参与、体验与反思,课程评价以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为中心,与中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等方面积极推进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出主导型、无为型、主动型、抵抗型、被动型和平庸型等权力实践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外因和内因对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夹击。最终,以“知识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价值取向的知识社会学为理论脉络,勾勒小学校本课程价值取向与教师校本课程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透过社会学冲突论视角,解释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螺旋式迭代状态。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对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认识,教育实践的意蕴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审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其内蕴应是全程“反思性”实践,其培养理路应是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其课程学习的方式应是在实践中的理解、建构与体验,而建立合作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1.以学科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类价值取向的课程以学习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为目标,关注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以事实、概念、原理、结构等形式表现。这类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心理素质或心理品质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构建课程的主线,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当前美国教师教育课程除了注重传统的任教科目的一般知识外,把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并强调掌握文理科教育课程和任教科目的知识结构,以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锻造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培养教师良好的判断力,教师根据实践情景和学生学习特点决定如何表述和再现,有效地把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教学成为真正激动人心的活动。这构成了目前美国学术整合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探讨其本质特征,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制定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是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既有与一般高等教育相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且随着当代教育观的转变,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呈现出人本取向、知识取向、专业发展取向、社会取向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重视教师绝对的学术权威,属于一种社会本位的目标取向,课程结构严谨、弹性小;教学内容专而深;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以讲解、传授为主;教学评价以评价学习结果为核心。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影响,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目标取向,课程结构形散而神聚;教学内容广而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学习技能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意义.新世纪的幼儿教育价值取向强调以儿童为本,但当前许多幼儿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却更多地是社会本位的.幼儿教师的这种价值取向既不符合当前的知识观,也同如今所倡导的儿童观相违背.幼儿教师必须进行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知识的积累,重视教师绝对的学术权威,属于一种社会本位的目标取向,课程结构严谨、弹性小;教学内容专而深;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以讲解、传授为主;教学评价以评价学习结果为核心。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影响,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属于一种表现性的目标取向,课程结构形散而神聚;教学内容广而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学习技能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它有自己的课程设置。幼儿园的课程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幼儿园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课程工作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儿童观、学习观、发展观等) ,对课程的各要素(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等)进行选择而编制成的一份书面计划 ,用以指导教育教学行动”。在任何社会里 ,有关教育的一系列价值取向其实是社会对其未来成员期待的一种折射。因此 ,要讨论某一社会有关教育的价值取向必…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改革是面向21世纪的未来教育改革,它改革的趋势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提出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以儿童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由双基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型;形成教育的四大支柱;化学课程设置形式的多样化;化学课程管理出现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是一种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立都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通常体现在知识本位价值取向、能力本位价值取向和个人(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包括一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实践取向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是建设与实施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审视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其全新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以具身心理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理解,以复杂情境参与发展实践智慧,以具身情知交融培育职业情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儿童是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学习,是在活动中实现发展的。那么,新课程的主题活动如何实施呢?一、主题活动的价值取向要恰切扣住活动目的是活动实施的灵魂所在。大凡引出和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学生从中究竟要激发哪种情感,生成和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要恰切把握。如果活动的价值取向偏离了正确的目的,活动就要进入误区。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苏…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未来艺术教育课程发展将可能出现这些转变:强化发展共通能力与培养价值观和态度的课程取向;全面性的多元化艺术课程取向;以学校为本的艺术教育课程取向。而未来艺术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能否调动学校和一线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以及本学习领域所得到的支援和资源比例是否恰当,由此决定了艺术教育界所关注及面对的主要现实问题应该是:授课时间的比重、评估机制与教师专业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