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高技术产业及五个传统制造业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及产业区位商,揭示以上产业创新活动及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创新活动区位商与生产活动区位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外,其余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分布与生产活动分布相关,而所选的传统制造业则并没有表现出以上特征。因此,仅从生产集中的角度解释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2.
徐晔  陶长琪  丁晖 《科研管理》2015,36(4):109-117
本文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定义,对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开展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模型,并对我国珠三角地区2003年—2011年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要素、组织结构和制度上的耦合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但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的调整上升状态,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31-1638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以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和绿色创新效率两个指标,将30个省份聚类划分为四种发展模式;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环境规制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创新的提升;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业协同集聚对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发挥要素投入在产业协同集聚中的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专利申请是反映一个地区创新活跃度与产出的重要指标。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是湖北极具技术优势的产业。以湖北为例,对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检索,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区位商分析法,从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细分领域专利申请趋势等角度对湖北地球空间信息的创新态势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产业的确定对一个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鄂尔多斯市各产业区位商的计算,分析了该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以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增长率、产业竞争力指数、生产率上升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吸纳就业率等9个因素构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省24个工业产业进行综合分析,选取以能源、原材料及加工型产业等9个产业为河南省区域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17年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内部经费支出和新增固定资产的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消费收入的产出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各因素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根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相应的问题及区域优势,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