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在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合道德的现象,都可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道德评价.实现“道德的学校德育”是对学校德育进行道德性审视的一个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纯学科型德育,速成型德育,唯学校责任型德育,过去时型德育等明显误区。德育本质上是实践的,学校德育离不开道德实践,只有创新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德育场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德育场,简言之,就是指由学校内部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校教学环境.从德育论的角度看,学校德育是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践行道德行为的主要环境.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干预学生的品德发展,塑造学生的个性与价值观.从而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德育功能.探讨学校德育场的这些功能,对于从新的角度探索学校德育规律,提高德育质量,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双 《教师》2010,(21)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当前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教师问题是影响当前学校德育实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学校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德育观念、责任意识、品德素养、德育素养不足而导致学校德育低效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实施中存在的教师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既有学校内的原因,更有学校外的因素。“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以及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道德建设离不开教育,但关键在实践。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中间环节,道德建设给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偏离,只有在理念、课程、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使德育回到正轨.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概念理解的多元化,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课程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还是德育文本?是学校道德生活事件还是德育传播媒体?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还是凝固化了的道德生活经验?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德育过程的概念进行重构,以充实学校德育资源、拓展德育空间、激活德育过程,从而为改变僵化、低效、程式化的学校德育现状,创新学校德育的样式、方式、途径,贡献新的教育智慧。与知识学习不同,道德学习是一种全时空的学习,充斥着学习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德与生活结伴而行,在生活中不能有道德的盲区。因此,完…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不同程度存在主体性失落的误区: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德育功能认识片面。学校德育主体在道德接受中的心理机制是:道德需要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心理动力和主要归因;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道德信念是中心环节,道德修养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试构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学校德育主体道德接受通式,品德结构模式,德育观念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走向体验之路的学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