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被古代兵学家们称为"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的"奇正"理论,其思想渊源于老子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思想;春秋时期"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的战争实践,是孙武"奇正"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一线部队与预备队的编组配置,是"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古典兵学"组合求胜"战略思维模式的思维范式;"奇正互变、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造成的"以碫投卵"的战略态势,才是"以正合,以奇胜"的"奇正"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永嘉学派是南宋孙子兵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前后相继,是永嘉学派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他们对孙子的研究及批评对南宋孙子兵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孙子兵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对孙子的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清代诗人追忆孙子“吴宫教战”故事,意在颂赞孙子的治军严明,肯定孙子在吴国的功绩。清代诗人也从不同角度盛赞孙子兵学思想,认同其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的地位;援引或化用孙子兵学战略、战术和治军范畴,肯定孙子兵学思想在战争制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5.
前言     
《滨州师专学报》2012,(5):I0001-I0001
2011年我刊选定以“孙子兵学文化源流”为主题组织出版了“孙子研究”特刊,共刊出论文25篇,对孙子兵学的文化源头及历史流播做了简要的梳理。特刊出版后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录,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看到,孙子兵学文化源流的爬梳考镜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18,(1):26-31
《握奇经》是我国专门论述阵法的著作,其阵法原理与孙子兵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握奇经》阵法原理继承和发展了孙子的奇正理论,用奇正之说阐述八阵中的战术变化,这是对孙子学的发展。《八阵总述》中的"治兵以信,求圣(胜)以奇""夕惕乾乾,其形不偏""上兵伐谋、其下用师"等思想观念,进一步揭示了孙子慎战、全胜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道""术"结合的用兵思路。  相似文献   

7.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构建了一个精美恢弘的兵学体系。唐代李筌认为《孙子》十三篇的排列顺序即表明它本身有着完整的体系,南宋张预、郑友贤也认识到了《孙子》兵学体系的存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山鹿素行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角度概括了《孙子》的全部内容,并进而分析了其兵学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萧天石、郭化若等用现代军事学的观点来框定《孙子》兵学体系,吴如嵩、刘庆、赵海军等从范畴出发探索《孙子》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期刊出的3篇孙子研究作品,内容涵盖较广,涉及兵学发展史、孙子故里考证等方面。其中《孙膑对孙子兵学的贡献》围绕孙膑的兵法及战争实践,阐述其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及对孙子兵学形成的卓越贡献,材料翔实,论证严谨,行文活泼,颇值一读。《敦煌残卷的性质及在孙子故里考证中的史料价值》一文,是一篇关于孙子故里的考证性学术论文,通过对敦煌残卷性质的透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日益密切,对战争的结果也更加关键,而《孙子兵法》作为现存最杰出、最重要的兵书,在《军争篇》中也深刻体现了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文章首先概述了情报、战争主动权和《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其次以《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为对象,分析该篇中体现的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对《孙子兵法》做出简要评价,得出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孙子兵法》军事思想重要支撑的孙子兵法思维智慧,可以主要从战略思维智慧、辩证思维智慧和创新思维智慧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孙子兵法》的思维智慧以战略思维智慧为基础,以辩证思维智慧为核心,以创新思维智慧为关键。运用这种思维智慧,《孙子兵法》揭示了不能直接感知到的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不仅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战争认识论,也得出了系统的战争方法论。《孙子兵法》的思维智慧具有跨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和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孙子兵法》课程设置热中普遍呈现的几种讲授内容选择,均暴露其中的偏颇或不当,尤其借《孙子兵法》课程搭台讲商战的戏,这种"水煮"式地讲授《孙子兵法》,是重术轻道,是对《孙子兵法》思想精华的歪曲。高校开设《孙子兵法》课程应当以培养"爱智慧"的学生为教学目的。《孙子兵法》蕴涵深厚的哲理智慧,要求讲授课程的教师有智慧,讲授的内容是有智慧的内容。为培养大学生成为有智慧之人,需要从所选讲的篇章究竟说了什么,所选讲的篇章想要说什么,所选讲的篇章能够说什么,所选讲的篇章应该说什么等4方面明确《孙子兵法》课程讲授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的柔武本质不仅对中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核战略文化中得以延续。在探讨《孙子兵法》柔武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有限战略核武器遏制核战争的目的,揭示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和平防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形篇》战略思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论述了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提出了"先为不可胜"、"先胜而后求战"、"修道而保法"、"胜兵若以镒称铢"等实力制胜原则。孙子的这些主张,说明战略思维的本质就是谋先胜之道,要处理好"先胜"和"争胜"的关系;战略思维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度、量、数、称、胜"进行系统分析;战略思维的目标取向就是虽然看似"无智名,无勇功",但却能够实现"自保而全胜";将帅要具有"见胜"和"战胜",即认识战争和指导战争的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受比常人更深刻,更痛苦。"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不仅充满了齐国人民的智慧,也饱含了齐国惨败的痛苦和教训。了解齐国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对正确理解《孙子兵法》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战争选择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战争理论从本质上讲是在一种在"强竞争"的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取胜理论。作为战争理论的巅峰之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以全胜、知胜、先胜、战胜为主要内容的取胜之道。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全胜、知胜、先胜、战胜同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动态竞争为特色的企业竞争理论体系,它从竞争的宗旨与竞争样式选择、竞争信息与情报分析、竞争的关键要素、竞争行动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揭示了竞争取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孙子兵法》在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九国的出版、研究、传播和应用情况的采访,考察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巨大影响。此报告作为"孙子兵法全球行"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对亚洲九国的《孙子兵法》传播应用情况的总结,既肯定了《孙子兵法》的全球性价值,又是在全球传播孙子文化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