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及其所折射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其中,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着教师编制、学历素质及队伍结构等不均衡问题。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与待遇上的差距、政策引导的偏差、制度管理的缺失、文化观念的束缚,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均等。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当地教师发展现状,调整教师管理政策,促进城乡校际交流,推进师资均衡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师资均衡配置是指对教师所进行的合理分配和安置,它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梳理,阐述了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精英主义取向"和"城市取向";从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的主要路径——政府行政干预下的教师交流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师资均衡配置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行政流动与市场流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社会服从等关系。  相似文献   

4.
汪丞  方彤 《早期教育》2005,(8):i004-i004
日本当代教育十分发达,教育均衡化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究其原因,其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功不可没。它是促进校际之间师资均衡发展,进而促进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最终实现整体教育均衡发展的极为关键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镇流动的现状加剧了城乡校际间的教师资源不均衡,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均衡发展,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不仅能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师配置不均衡的差距,还可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城乡、校际不均衡的现象,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是消除不均衡现象的重要举措.日韩两国有着规范的教师流动制度,在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的经验,通过保障流动教师的待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流动制度,推动城乡、校际师资配置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镇流动的现状加剧了城乡校际间的教师资源不均衡,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和不均衡发展,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不仅能缩小城乡校际间的教师配置不均衡的差距,还可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师资配置均衡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师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这严重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衡水市为例,调查发现在城乡间,我市教师在师资数量、质量、年龄、职称、学历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对此,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统筹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应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引进竞争机制,进行教师合理分流,同时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进而同步推进城乡教育改革,促进师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杨登明 《教育》2010,(4):24-24
今年春节过后,江苏省无锡市就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多项教育新举措,其中,大力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确保每年轮岗流动专职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比例在15%以上的新规定引人注目。实行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城乡教师流动运行成本较低,对促进区域内校际间师资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11.
操太圣 《人民教育》2023,(12):31-35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在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背景下,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距、促进区域内校际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必然,该目标的实现将有赖于每一所学校内生动力的激发。为此,需要有效处理四个关键事项:以新优质学校建设满足人民普遍的教育期待;以师资均衡化配置缩小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以高水平全员培训提升所有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合理的评价制度引领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百姓的焦点话题,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于物质资源差距,政府部门只要有决心,有财力,是可以在短期内基本实现配置均衡的。而作为生产力要素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力资源,要实现配置均衡却要困难复杂得多。俗语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合理的教师流动有利于促进师资的合理配置,实现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整个国民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目前教师流动制  相似文献   

13.
师资的均衡化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区域内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间、校际间教师数量与质量的不均衡。在促进师资均衡化的政策实施中,形成了以促进教师流动为主的"配置式均衡"模式。"配置式均衡"旨在通过对现有师资的分配和再分配实现"均质化",却存在着实践困境和根本性的难题。进一步实现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需要形成一种能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教师愿意"扎根"学校的"发展式均衡"路径。应通过加大扶持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的政策倾斜、立足于本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增强教师对区域和学校文化的认同等政策变革,形成基础教育师资的"发展式均衡"新路向,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均衡。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但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努力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5.
要让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资源的均衡化,而教师均衡化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教师队伍的良性互动交流.只有师资力量平衡了,各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渐缩小:只有教师经常流动学校才能显现活力. 为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在区域学校开展教师交叉任教活动,即在同一区域内组织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教师进行交叉任教.优质学校选派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一般学校任教,一般学校派教师到优质学校任教,形成区域内教育相互交流,促进区域薄弱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广东教育》2008,(3):52-52
事件:作为影响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第一要素,师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2006年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强调:“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师的均衡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城乡、县(域)内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师资不均衡现象突出,导致出现"择校风"、乱收费等现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流动轮岗"。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流动,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教师流动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如辽宁省沈阳市试行了教师定期交流制、上海市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并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校际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在县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包括实现学校设施的标准化,教师交流的常态化、制度化,毕竟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第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周洪宇代表提交了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的议案,使教师轮岗制成为关注的热点。所谓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其全称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它指由县(市区)级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区域内的教师有计划地在不同学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任教,目标是促进区域内校际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通过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制度设计[1]。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均衡的深入推进,由行政推动的教师流动成为大势所趋。江苏一些县市已经有过尝试,但从抽样调查结果看,有的地区的教师对“流动之举”认同度并不高,对流动之“效”也不看好。因此,要推进教师流动,应该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合理关切,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尽可能合情合理。另外,师资问题不是教育均衡的全部,不能把教师流动作为解决教育不均衡的唯一药方,而应首先弥补硬件设施上的差距,还要着力加强薄弱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缩小学校间软环境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