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大学,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面对崭新的时间和空间,兼具期待与胆怯、壮志与迷惘。当走出象牙塔时,心情又如何呢?曾经的计划完成了几分?曾经的愿景如今何在?大学的滋味如何?很多人在迈出校门时都已经是全然不同的样子。在大学的几年里,你的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与象牙塔:实体与理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与象牙塔在语言指称与意义联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混乱,诸如大学为何被称为象牙塔、象牙塔有何蕴涵与意义、大学人对象牙塔有何情结。大学与象牙塔之间有着历史渊源,象牙塔是大学的精神家园。但在当代,象牙塔遭遇到了现实危机和重建派、走出派等不同的态度派别。其实,大学的象牙塔取向和向社会开放的取向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这一点对于大学而言就意味着要走“内圣外王”之路。  相似文献   

4.
这首题为《大学》的诗是一名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夕写的,诗中反映出很多考生向往大学追求梦想的心声。下面,我门听听大一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体会象牙塔里或诗或画、或甜或苦的青春滋味……  相似文献   

5.
教育功利化趋向的愈演愈烈是当前摆在中国大学面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大学"特色"之一,官、学、商三种功能、目标完全不同的机制在大学里同时运行,使其不知不觉地社会化、政治化与市场化了.虽然制订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但无论政府还是大学自身,都尚未厘清一流大学的本质,对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理解也十分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流大学,结果是大学日益背离自己的本质,变得越来越平庸.因此,我们必须回到一个基本常识:大学是什么?大学的本质何在? 《寻找迷失的象牙塔》是董云川教授继《找回大学精神》之后继续大学理想与精神探究的又一力作.著作采用论坛这一鲜活的对话方式,记录过去三年师生五十人的言谈叙说,议题涉及大学理想、学术生态、学术伦理、教育质量、教育危机等多个方面.整本著作处处流露出董云川教授对象牙塔精神的向往与探寻,也表达了他对大学精神在当今社会中逐渐消弭的无奈之感.  相似文献   

6.
中师教材第五册选入《学记》三则。我对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大学”的“大”的读音“大学”的“大”教材没有注音,似应读为大小之“大”。但是, 据《经典释文》:《学记》中所有的“大学”之“大”都应该读为“泰”(tai)。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四十六引阮峻《礼记涤除》亦云“音当从太”。这是什么原因呢?《骈雅训纂·释名称》里说: “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可是,今人高时良《学记评注》里说:“古籍‘大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魅力     
上过大学的人都有两个出身:第一出身是父母,第二出身就是大学。大学是什么?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一生精进之钥匙,是精神品味的酿造者,是人生态度的醍醐灌顶。大学不是什么?大学不是象牙塔,不是只传播知识的地方,不是最后一场学业,不是短暂春梦,不是教育产业最大的一块蛋糕。孔子时代传授人道的学堂与中世纪欧洲传播宗教的场所远非今天大学的概念。《人类1000年》一书中如此描述现代大学的诞生:“那些12世纪校园里的小伙子们永远也想象不出他们在创造着什么。12世纪,…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术界日趋功利化,导致象牙塔精神缺失。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需重构象牙塔精神。另一方面,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早已走出象牙塔。大学自身发展与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所产生的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有必要重新审思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的内涵,探索大学在现有发展矛盾下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9.
释“田田”     
乐府诗《江南曲》里“江南好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中的“田田”一词,对它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新《辞海》注释为:“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荷塘月色》的注释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10.
课本注释指瑕黑龙江省讷河二中牟世信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仍有几处注释不妥,指出如下:一、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蝉》一文的注释:“[墁]用砖或石块铺地面。”我认为这个注释违背文意,是错误的。阅读原文我们知道:蝉不是用砖或石块铺隧道,而是用身子里藏的一种粘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