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的认识水平决定于他们的学习活动易从兴趣出发,如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激发培养,他们面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多的习题就会情绪低落,失去  相似文献   

2.
所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一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思维都产生明显的倾向性,促使智能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应切实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  相似文献   

3.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欢迎、赞赏,或拒绝、反对。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赞赏的态度,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情感,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情感的性质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一个事物,如果判断它是与自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态度中的一部分.是主体人对外界的事物能否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把情感作为教育的目标。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力量。在学校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行培育,继而促使他们对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体验,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人格。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等于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教育的影响下如何不断产生好的、适应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传播真理(知识)和塑造人的活动,情感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由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应形式,它能够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愿望和看法。情感的表现形式相当复杂,或喜悦,或悲伤;或欢乐,或忧愁等等。课堂中学生因课堂气氛会出现不同的情绪,会因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着正面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初中的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满着好奇,由于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喜欢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充满激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其情感倾向也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是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心理学大辞典》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应。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  相似文献   

9.
情,在这里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时,所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有了强烈的爱憎、好恶时,他就会积极地对事物采取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动;相反,如果学生对此冷淡,缺乏必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0.
田志杰 《广西教育》2013,(21):85-8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日记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具,使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成为可能。为此,笔者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实践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它的独特魅力,不仅让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了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科教学中,情感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班主任工作中,情绪与情感教育更是举足轻重。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的角色,对学生的言行喜忧都应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使他们体会到教师是值得信任和坦诚相待的师长。一、关于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中学生情感的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觉,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应。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该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人就表现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快、赞赏等内心体验;反之,就表现否定的态度,产生憎恨、不满等内心体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力和进攻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认知产生的心理反应和态度表现。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感情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中,经常要涉及到如何改变学生态度的问题。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其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他们对事物、对他人作出定向选择,并表现在行为上。例如,一个对学校规章制度抱  相似文献   

16.
小议创设情境○罗绍良○情在这里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评价自己或别人时所产生的一种对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人们的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当学生对某个道德问题有了强烈的爱憎、好恶时,他就会积极地对事物采取...  相似文献   

17.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18.
赵福颖 《考试周刊》2014,(49):132-133
<正>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反映在物理学习上,就是要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惧怕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9.
刘万亮 《考试周刊》2011,(91):87-8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可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数学教学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似乎成了制胜法宝,普遍存在重智力发展而轻情感教育的失衡现象,致使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得不到应有的体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低,认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体现,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感情、情绪、态度等。学生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行为和学习效果,《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的充分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课标精神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我谈几点肤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