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要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漯河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时期。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漯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从打造漯河市六大循环型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生态税收和经济刺激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性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释生态工业园和生态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形成机理,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按照生物链的分析方法对工业园区产业链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的实现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于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的陕南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显得更为必要。本文以汉中市勉县为例分析了陕南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延伸产业循环链条;倾力打造农业和旅游循环产业链条;构筑社会层面循环发展生态屏障;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界定四链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协同理论的观点,对产业链和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以及四链融合的衍生协同模式进行分析,建立起基于协同效应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以人才链中人力资源在产业链与教育链各节点中的共享和循环为基础,在产业链和教育链各自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链的产出实现衍生协同效应。同时,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建设,从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和协同创新四方面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产业链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例,在简要阐述循环经济产业链定义、形成机理与原则的基础上,对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现状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目前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依据生态工业理念,按照生态效率原则、结构优化原则、高效利用原则、技术进步原则和环境友好原则,设计构建了滦县司家营生态园区的冶金产品各项产业链,并对每条产业链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保障产业链正常运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地学文化是一种潜力巨大的资源,应以循环经济理念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以创新的产品打造不断延伸的文化产业链和产业群,以立体化的传播手段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扩展地学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为生态学建设提供了根本性保证,为新型工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本文在深入理解循环经济本质特征的同时,对循环经济中的生态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分析。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依托,生态文明为客观要求,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生态平衡为原则,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理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循环发展。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生态思想构成了循环经济中重要的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室内设计的绿色设计发展方向"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其概念当中所蕴含的"环保与绿化"、"生态与节能"、"可持续与可行性"三个方面的理论范畴,然后笔者基于这三个维度分别从"设备的可循环利用"、"简约怀旧的设计风格"、"材料的天然性和经济性"、"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持续与创新"四个方面阐释了未来室内设计的绿色设计发展方向.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当前日益发达的室内设计行业提出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策略,使其与当下广为人关注的生态环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题相结合,让室内设计在彰显其实用性和审美特征的本质同时,也呈现出节约型和科学性,为构建环保社会和实现生态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高职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并保护生态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提出高职生态美育传统课堂教学循环、传统活动循环、团队循环及辐射循环的“四循环”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及运行保障措施等构建途径,为更好在高职院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安康市已能人工养殖的经济动物有53种,占安康市经济动物总数446种的11.88%,其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仅为1.53%,并且养殖规模小、产品单一、效益差,未形成龙头企业和多重利用的产业链。因此,安康市县(区)农业局和林特局应联合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经济动物品种资源进行全面调研与评估,统一规划开发利用,以实现特种养殖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虽然现代工业文明高效地带给人类极为丰富和便利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现代工业文明所孕育的现代主义文化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后现代主义文化开始对它进行反拨与纠偏。其中,后现代生态设计将会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结构设计都应体现生态保护的思想,并且要明确新产品生命周期并树立新的产品价值观。后现代生态设计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一种再生循环设计,顺应生态规律是它的核心思想,在设计中强调运用生态学方法。后现代生态设计体现出来的设计师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设计者的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完全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设计伦理。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但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协作程度相对较低,发展不均衡性显著.虽然学术界已经对现阶段物联网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都是以定性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分析,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本文从价值网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价值网下的产业链协同模式,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产业链协同评价体系构建,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推动协同实现的对策,以更好的引导物联网产业链协同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目前的立法状况距离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必须大力加强.在从修改、完善现有环境资源法体系转向循环经济立法时,我们必须要贯彻资源极限、循环利用、遵循生态规律等循环经济理念,以义务为本位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创新循环利用资源的法律制度,构建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15.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产业链韧性包括了代表“稳链”能力的抵抗力维度、代表“补链”能力的恢复力维度和代表“强链”能力的转型力维度,数字经济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实现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为更好地释放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应从“稳链”“补链”和“强链”三个方面明确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点任务,并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各要素的多元驱动力、实现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构建“一链多点全面”的产业链数字化推进模式和打造以“链主”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生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网游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网游企业都通过打造产业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分析网游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模式以及在产业链中应该选择哪些环节进行重点建设,并利用这些理论对盛大进行分析,得出盛大在产业链模式的选择与产业链中重点建设的环节选择上都出现了失误,这是导致其核心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对传统发展模式弊端进行反思后,人类开始探索新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于是循环社会开始萌芽。从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方面看,济南市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循环社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通过分析济南市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济南市循环社会的发展模式:工业方面,注重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农业方面,建立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基地、农业生态园区,及发展庭院经济、推广沼气、秸秆汽化等清洁能源;第三产业方面,发展生态旅游、会展业和现代商贸业;区域方面,建立污水循环中水回用系统、垃圾分类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集中供热供气系统、可持续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8.
循环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每年各高校为学生订购的新教材数量惊人,但缺乏正确的循环利用路径,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本文通过对松江大学城学生与二手书市场的调研,了解大学生与二手书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对二手书共用共享路径的研究和探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这一主题概念出发,对化妆品牌名的翻译进行多维度分析,即: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层面探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为品牌名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实现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