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殊和重要课程,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其它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王常兵 《成才之路》2023,(15):37-40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检验。文章分析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现状,探讨高职财经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研究高职财经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的策略,指出高职院校要抓好日常思政工作中的就业教育,提升学生内驱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确保思政育人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社会实习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3.
基于强化思政教育知识和思想教育输出理论,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使获取知识及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习参与主动性缺失和教育实效性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力,弥补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和结构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刘硕 《陕西教育》2020,(1):62-63
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创新工作策略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简要分析网络媒体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其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现实价值,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与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师乐  胡平 《职教通讯》2023,(5):65-71
“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既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更是指导高职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通过厘清“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剖析“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统一性,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师资保障体系,以期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从而助推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面对高职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探索地方博物馆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并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扩大思政教育体系、专业的人员构成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独特的场馆条件升级思政教育方法.但是,受当前博物馆对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高职院校协同社会实践资源的系统性不足、大学生对博物馆社教功能的知晓率不高等问题所限,博物馆与高职院校融合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效尚不明显.对此,建议完善以实境课堂为载体的教育平台,引领以志愿者为核心的教育对象,开发以教师、教材、教法为重点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博物馆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举措,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占领高职大学生思想阵地,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职院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大思政"、"大平台"、"大教学"的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而提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的构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上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日益重视,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而随着科技不断更新进步,在高职进行学生思政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的挑战.要在当前环境下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握高职思政工作新特点,开拓思路,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托互联网、电子通讯工具等技术为民众带来生活、学习、工作服务的便捷而诞生的新兴媒介媒体,同样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对新媒体的认识,运用新媒体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拟在介绍新媒体特性及其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多的适龄青年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思想进行升华的政治类课程。但在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强,因此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公共必修课。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枯燥无味,缺少教学趣味性,亟待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借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及思政课教学趣味性的内涵和意义,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趣味性缺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趣味性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因素制约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同时社会、家庭、学校要建立联动机制来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从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郭锴 《成才之路》2023,(10):129-132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把学生培养成党、国家、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合理利用红色文化,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章从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内容入手,明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价值,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作用及高职院校辅导员创新思政工作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21):134-135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检验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实现、思政教育内容是否被认同、思政教育方式是否吸引、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标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为角度出发,首先阐述"获得感"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所在,最后分析在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障碍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头脑,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政教育课题。文章从思政课教育教学、校园舆论宣传、培育校园先进文化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新时期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切实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实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头脑,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政教育课题。文章从思政课教育教学、校园舆论宣传、培育校园先进文化与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途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