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元杂剧水浒戏对小说《水浒传》影响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但二者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角色安排与感情态度、水浒英雄与家庭女性的关系设置、对待家庭生活的态度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在主题思想、文学体裁、形成背景及受众对象四个方面的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北曲杂剧创作的最辉煌的时代在元代,因成就杰出而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学,而元杂剧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元杂剧赢得了很高的声名。本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抽样分析,揭示出元杂剧女性形象对前代学形象的超越以及形成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特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属于古代叙事文学的重点组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成熟,在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经典人物形象,而历史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点组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让元杂剧更具可读性。本文基于此,针对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以及元杂剧中特殊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学反映人生、社会变迁、时代演进的历史,并在小说中得以再现升华,所以从作品中对女性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品所反映的女性命运及女性观念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元杂剧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本文对元杂剧中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和评析,指出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广泛与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提起美国文学中的硬汉风格,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海明威作品中那些硬汉的悲壮故事。同时,他也塑造了很多形态各异、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历史观点剖析了海明威笔下的主要女性角色,不难看出海明威确实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有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有多本以女性为主角的才子佳人戏,这些佳人都集美貌、才智与挚情于一身,还大多具有大胆奔放,热情直率、敢于反抗等特点。她们的形象是由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元代动荡的社会,歧视性的民族政策,科举的中止以及蒙汉文化的冲击与融合的综合影响,使元代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产生变化而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众多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她们在历史事件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时期,女性能够走进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事务,主要有历史环境、政治联姻、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女性形象多具杰出的政治才干、强烈的权力意识及鲜明的宗国观念。这些女性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女性开始逐渐走向历史的舞台,女性的才华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明清时代文坛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女性文学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本文对明清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做了整理,从创作群体分布、创作意识发展以及与外界交往的变化等多方面阐释了女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涉梦戏的梦景表现为静视与动视基本两种审美状态,这种角色的美学态势与艺术构思传达着剧作家独具匠心的思维脉络和时代思潮,尤其是道教对文学的精神冲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东北民俗的文学化研究为切入口,通过分析东北民俗文学中的神话、民间文学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结出"母性创世""女爱男"等独具东北文化特色的故事基础结构。东北二人转作为生长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模式必然受到东北民俗的影响,二人转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深受东北民俗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影响,最后以二人转《蓝桥》为例,深度分析了女主角蓝瑞莲的女性角色形象,印证了前文观点。  相似文献   

12.
戏曲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打动观众,元杂剧的较多作品在这方面的创作都是成功的。而女性形象的塑造,无沦质量还是数量,都较以往各代丰富。研究元杂剧,其女性形象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元杂剧女性形象所达到的高度被认为是元杂剧作家最为超越的精神高度,代表了元代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试析《左传》中贵族女性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左传>记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男性是权力的中心,但作者并未忽略作为配角的上层贵族女性.从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产生的作用看,可将她们大致分为功利性婚姻的承担者,国内政治生活的参预者和国际间矛盾的缘起者三类.对这些历史女性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作者美、善统一的审美观念,并对后世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部份女性文学大量采用程序化的叙述模式,以适合大众阅读水准,女性形象表现在经济地位上的角色弱视、在社会进程中的角色退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媚俗的态势,女性角色有弱势倾向,这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和女性自主意识提高相悖,因此,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女性形象,不可忽视女性文学的风骨.  相似文献   

15.
陈检英 《文教资料》2006,(19):65-66
元杂剧这座文学的宝库,是当时社会的写照,也有对历史的追忆,同时还蕴藏着作者的理想与思索。其中女性、帝王和英雄三类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母亲群像是元杂剧作品中的一类重要角色,不论是主角的母亲群像,亦或是配角的母亲群像,众多鲜活的母亲群像令元杂剧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她们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也蕴涵了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对元代社会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从意识形态上看,母亲形象的塑造对于社会民众有着道德教化的功能;对杂剧作家所代表的下层民众而言,又具有情感宣泄的功能;此外,母亲形象的塑造也满足了大众审美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殊时代新旧文明的交融冲突,由于特殊家庭的非凡际遇,张爱玲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在小说中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了现代女性角色身份的模糊性:女性思想观念的新旧并存、女性生存态势的强弱兼备以及女性人格特征的神魔交织.更重要的是,张爱玲小说塑造女性形象的这种技法是对中国文学女性书写传统的一次超越.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而典型的女性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缩影。中国作家莫言与加拿大作家门罗分别于2012与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擅长塑造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而门罗以塑造具有一定觉醒意识但迫于现实而选择妥协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影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包括作者因素、时代性因素及读者因素。挖掘影响女性形象塑造的因素,能够揭示中国女性与西方女性的异同,为今后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论述了简·奥斯汀通过文学对英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铺垫与推动。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塑造父权权威缺席的"父亲"、反讽维护父权旧秩序的"女性施动者"以及赞美独立自信的女主角等角色,突破了父权制文化秩序标准的女主角的刻板文学形象,助力女性意识觉醒、鼓励女性寻求独立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