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童的《黄雀记》在主题和技法上仍然秉成他以往的风格,也再一次回到他的文学地图香椿树街,重新叙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展现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小人物的性格命运。正因为作者试图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的注解,从而也看到苏童这一先锋作家在剥离历史语境的叙事下的创作新变,他的这一变化也可用来反观其他的先锋作家。  相似文献   

2.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29):18-19
<正>余华、莫言、苏童和王朔,四个作家一起去意大利参加文学论坛。主办方给作家的主题是“你为什么写作”。余华写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不上班,写小说还归自己。莫言写的是想给自己买一双皮鞋,写小说发表就有稿费了。只有苏童实实在在地说他当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等到前面三人演讲完毕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他说:我太愚蠢了,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相似文献   

3.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4.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他以先锋小说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凭借作品《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随后,苏童又发表了《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等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坛瞩目,奠定了其在当代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苏童的小说兼具先锋文学的实验性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精神,他的小说讲究"如何叙事"同时也讲求"形象塑造",在他创作的众多作品中,"香椿树街少年"和"红粉"可称之为其作品最为著名的两大形象系列。本文关注苏童小说中的"香椿树街少年",以少年的欲望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与少年生活环境的把握,探求这种欲望背后所体现出的孤独与空虚,看到作家对少年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苏童在创作起步时就接受了博尔赫斯的影响;后者特有的艺术观深深植入到苏童的文学观念中,并一直支配着他对文学的理解。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苏童在1990年代初就告别先锋,转向了现实主义,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误识。苏童在创作上虽然有几把刷子,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具有后现代特点的作家。其199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仍然能看到博尔赫斯影响的鲜明印记。离开博尔赫斯,对苏童的理解就一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5):58-60
故乡与童年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经常书写的母题。"枫杨树乡"与"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标,这两个"南方地标"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深刻还原了苏童的精神还乡与童年生活。在苏童的南方世界里,他用极其平静的口吻为我们讲述江南的地理民族志,并通过一个个纸上故事建构起一个别样的江南水乡,其中蕴含了苏童奇诡的文学想象,散发出独特的神秘与诗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锋文学"在文坛异峰突起,苏童作为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受到学界充分的关注.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苏童擅长写"旧故事",尝试着用"一些古老的叙述方法叙述古老的故事".他的选材大多以过去表现现在,借过去的人、事来反映社会,表现生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雷蒙德.卡佛以他"极简"的风格对中国作家苏童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它重塑了苏童的文学价值观,使苏童更加关注平民、小人物的生活,其次它还影响了苏童小说创作的主题,苏童因而塑造了一系列缺少交流的孤独的人;另外这种影响还体现在苏童的语言风格,苏童又不同于卡佛,他将"极简"的线条变得丰腴妙曼,简洁明了的同时又极富质感。最后,卡佛和苏童在创作态度上极具相似性,两者都对"短篇"这一文体极其挚爱。卡佛拥有雕刻家干练精准的气质,而苏童更是秉承着自己画家式的天才的想象力,接受前者对于他"唤醒"式的启迪与影响,同时实现了超越与突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12.
后新潮小说对新时期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强化了一种陌生化效果。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后新潮作家以先锋的姿态将文学陌生化的运动推向了极致;其次,后新潮作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文学形式。马原、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各自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陌生化方法,从而使近阶段文坛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3.
先锋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五四"以后的第二次语言革命,追求的是文学语言本质意义上的自由性,表现为个体言语体系的建立、文学语言的虚构性以及语言资源上对西方后现代语言模式的借鉴,但语言自由的过度膨胀又使先锋文学携有"不能承受之轻"的暗伤。然而文学语言变革不可能回归,多语喧哗的场面将会继续存在,直至文学获得重大突破、形成某种固定的时代形式为止。  相似文献   

14.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15.
上半场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回顾新世纪10年文学,在最重要的作家当中,苏童肯定是其中之一。再往回算,新时期30年贯穿的文学道路,苏童也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今天我们一起认真研讨和交流苏童文学创作,实际上对于回顾和梳理10年,乃至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先锋作家中,苏童以其绮丽神秘的风格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2009年推出的《河岸》再一次给读者带来了阅读享受,作家在文学想象的自由空间中通过对河与岸的解读,呈现出历史复杂而暧昧的状态。该文将着重从河与岸这一视角探讨作者对历史和人性的解构,以及文本所营造的无可奈何的虚空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似乎已经被放入了历史的"故纸堆"里,任凭后人的评说。赞叹那个时代文学的辉煌,砥砺后人的进取,缅怀当代最为显赫作家们的创作童年,我们一次次地回首那过去的岁月。翻开文学史沉重的印册,仿佛那些刚脱去青涩外衣的青年作家们,用着文学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苏童,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碧奴》等作品蜚声文坛,他还有兴趣客串一把语文老师?有。在《扬子晚报》组织的一次"作家评参赛作文"的活动中,我们有幸看到了苏童对一组中学生作文的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上)》2013,(21):159-159
著名作家苏童日前在广东顺德的一次文学讲座上,被听众问及他对青年文学偶像郭敬明的看法时,苏童说:“我从来不在一个公开场合谈论一个作家,这是一个职业习惯。郭敬明有几百万的粉丝,对于我来说,他是另外一个存在,另外一个作家。对我来说,我一直觉得现在生活方式太多了,世界太庞杂,所以我一直在做减法,就是一些必需要的精神世界,我要维持。至于孩子们看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先锋派作家的创作出现了群体分化与文学变异。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的苏童,其创作体现出明显的背离先锋、回归传统的趋向,创作姿态由对传统的激情反叛转变为对传统的主动回归;叙事视角由第一人称的讲述转变为第三人称的描述;小说由形式压制故事转变为故事突现于形式之上;商业写作特征的引入,使得小说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增强。苏童的创作转型,一方面体现了创作的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家批判精神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