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2.
学生千篇一律的克隆作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取材选材无新意。学生写妈妈大都写"冒雨送伞到学校"或者"半夜送我上医院",写老师即是"熬夜在灯下批改作业",再不就是"老师为我补课",诸如此类,选材无新意,跳  相似文献   

3.
其实,千言万语,也比不上一句"妈妈,我爱你"。上初中后,一直想写母亲,可是总没有适合的心境。上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这种念头,认为没什么可写的。现在和母亲分开,时常想念母亲,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总后悔没有珍惜从前与母亲相处的岁月。  相似文献   

4.
爱的纸条     
沈洋 《新读写》2012,(3):19-19
和平日里表现母爱不同,这篇文章通过妈妈给“我”的小纸条来表现细腻实在的母爱,选材新颖,写作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将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相似文献   

5.
暖和的冬天     
这篇文章围绕母爱选取了两个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来表现母爱的伟大,读来也让我们深受感动。文章把叙事时间定格在“这个冬天”,把叙事范围缩小到母亲关心“我”的点滴小事上,使得文章视角独特,选材真实,情感浓郁,感人至深。另外文章描写具体,生动传神。无论是开篇的送别场景,还是后文给“我”脱鞋的细节,都抓住了母亲的言行举止,传神地展现了母亲的爱子之情,并且还在行文中运用写景渲染,使得文章情韵更浓,读之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刘延平 《甘肃教育》2014,(13):84-84
正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我手写我口,我口道我心",就是指不但要嘴上怎么说,笔下怎么写;而且要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反映生活感受、表达思想感情越真实越真诚,个性化也会越鲜明。新颖是作文的活力。写文章,总是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总是要在语言上尽可能表现得完美以显示主体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表现得愈充分,作品愈新颖,作品愈有价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新颖和语言的新颖。内容上,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拥有"我"的自  相似文献   

7.
正我轻轻地读完了这篇感人的《怀念母亲》,泪水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流了出来。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幸福,给予我们……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母亲,那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呀!《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季羡林爷爷从小就离开了母亲,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有时我没达到妈妈的要求,却不知伤了妈妈的心。其实,妈妈对我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与理据散文教学首先应该突出散文的特点。散文的选材丰富,人事景物,虚虚实实,驰骋恣肆;散文的表达技巧综合,开开合合,灵活自如。最重要的是,散文里有真"我"。郁达夫认定散文创作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辞断意连。梁实秋先生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就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现了出来。"换一个角度看,即是说阅读散文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散文中作者的人格思想。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  相似文献   

9.
<正>谈到家庭教育,胡适曾在1908年9月6日的《竞业旬报》上写过一篇《论家庭教育》,其中说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父亲,而是母亲,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改进家庭教育,起始第一步便要大力开办女学堂。"可见,胡适认为要想教育好子女,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胡适能有这样的想法源自于胡适有一位善良、尽职尽责的好母亲冯顺弟。读过《我的母亲》一文的人都知道,在这篇文章中,胡适对我的母亲冯顺弟是充满着浓浓的感激与怀念  相似文献   

10.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以传记体的形式叙述母亲生平的文章。该文以朴素的语言描述了母亲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缅怀的经历,感情真挚,叙事典型,无论从选材、组材还是从作文的笔法上来讲,都堪称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大多数人将该文归入回忆性叙事散文,其实,该文的体裁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唠叨     
编者推荐:卒章"转动"将"唠叨"推向极致——母爱意象独特,构思奇巧。前文为"转动"做了充分铺垫:先用"摆脱母亲的唠叨"反衬;再用"叫我妈接电话,我找我妈"正衬。彰显"母亲从儿子‘摆脱母亲的唠叨’的表现中,发现‘儿子离不开自己的唠叨’"。  相似文献   

12.
选择的幸福     
小时候,家里穷,可母亲总喜欢"制造"一些可能的事情,供我选择。早上,母亲会说:"孩子,早餐是吃红薯还是喝稀饭呢?"当我说喝稀饭时,母亲就会高高兴兴地下厨为我做起稀饭。过年了,母亲没有那么多钱给我既买上衣又买裤子。于是,母亲就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一个犹太人的孩子问母亲:"如果家中着了大火,我该抢救什么呢?"母亲笑着回答:"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把自己的智慧抢救出来,其他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幽默但又耐人寻味,智慧乃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语文的智慧,一在于语文的学科价值,二在于儿童教育的情感。《揠苗助长》这堂课中,施萍一老师正是深入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去挖掘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2月,那个我人生中所知的"父亲"去世了,那时候我见过母亲。去年8月我再去纽约上州探望母亲,我觉得那应当是她最后一次认出我了。两年半的时间没见面,母亲的病情明显恶化了。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存折     
父亲去世后,每次见到母亲,我总感到母亲慈祥的笑容在掩饰着什么。脾气倔犟的老人家从来不要儿女的资助, 每次我把母亲接来,最多在我这儿住上两天,就借口一个人闷得慌回去了,我知道她是不愿给儿子添麻烦。母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不愿见到母亲满头的白发。今年春节前,我颇费了一番口舌才把母亲搀到理发馆,理发师一阵忙碌后,我惊喜的发现"黑发"的母亲一下年轻了许多,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母亲一个劲的嗔怪我:"你看看,我还能出门吗?" 晚上,母亲改变了早睡的习惯和我  相似文献   

16.
在《读者》上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使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那句话:"'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忽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会感恩或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产生感恩之情,也许只是因为路人轻轻的一次搀扶,也许只是因为在你生病时同学的一句慰问,更或者是因为母亲不停的絮叨……对我们  相似文献   

17.
胡召情  刘霄 《学子》2013,(6):91-92
王可要走"春招",去职业学校圆自己的梦了。走之前,他专门跑到我的办公室里来跟我说:"老师,我真舍不得你。这三年来,你给了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信心,做‘人上人’的信心。你就像是我的母亲,无私的包容和鼓励让我改变了许多。"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是舍不得他。初一入学前,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三剑客"之首。三人可  相似文献   

18.
不灭     
杨雨佳 《新作文》2013,(4):20-24
子衿说:随着2013年1&2合刊上《冰凉》的发表,杨雨佳终于开始了自己的高中写作生涯。这一次带来的作品较之上一篇在表现成长所带来的阵痛感上更具有典型性和爆发性。所有的故事都开始于"陈惠敏"的葬礼上,她是"我"的母亲,她给予了"我"生命,也给予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在考场上完成的,将“昨天”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争吵和母亲对我的宽容记录下来。虽然文字略显粗糙,但是感情真挚,在考场作文时间紧的情况下如何选材,本文是个不错的参考。其实每天身边的事就是最真实最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审题】这是一个既常见又普通的作文题,是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母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良师,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益友,有的人当拥有母爱时不以为然,有的人当失去母爱后才真正感到母爱的可贵。写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很多话不知从哪儿说,说多少、这就是选材问题。受题目中的“我”的限制。所选材料既要能表现母亲所共有的特点,更要有别于他人母亲的特别之处,这就叫典型。【构思】精心构思达到的目的是“新颖”,材料选得典型,就能出新意。写法上可以采取通过三两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