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钻龟、祝著:古代的两种迷信活动,钻龟甲看其裂纹以卜凶吉,占著草以卜祸福。②“试玉”甸:《淮南子·傲真训》记载,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③周公:周武王弟姬旦。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其弟管、蔡、霍等造谣说周公要篡位,周公避于鲁,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还周公..管、蔡惧而叛乱,成王命周公出征平定。④“王莽”句: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伪装谦恭,收买人心,后篡汉自立。  相似文献   

2.
桐叶封弟辨     
正古之传者有言①,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②,戏曰:"以封汝。"周公人贺③。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④。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⑤,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5题。桐叶封弟辩柳宗元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相似文献   

4.
惩前毖后     
周成王年幼,听信谗言,疏远辅佐自己的周公。周公离京后,都城发生叛乱,成王才明白真相。周公被成王召回朝中,帮助朝廷平息了叛乱。惩:惩戒。毖:谨,慎。“惩前毖后”指惩戒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1.以后谨慎,不致重犯惩前毖后  相似文献   

5.
成王何人?大周天子。伯禽为谁?成王堂兄,周公之予。当年周公辅佐成王时,成王还是一个不懂道理的孩子,于是身为叔父的周公,就兼具教育的重任。文化、礼仪、政治等学科的教育,白有各学科老师负责,而道德、  相似文献   

6.
君无戏言     
史载,周成王同弟弟叔虞做游戏,顺手摘了片梧桐叶子给他,说这是玉圭,我封你为诸侯。叔虞把这件事告诉周公,周公立刻去见成王。成王说,我不过是逗他玩而已。周公说,天子一言既出,史官就会记下,朝廷就会谈论,在全国流传开来,封侯怎可当儿戏呢?于是,成王只好封叔虞于唐。叔虞之子后迁于晋。  相似文献   

7.
成王继位第五年,派周公、召公准备营建洛邑,《召诰》即是记周公对召公的诰命。而营洛时间始于成王五年成于七年,建成后周公还政,何尊铭文所记与《召诰》之事同。  相似文献   

8.
<正>《桐叶封弟辩》是古文大家柳宗元的名篇,也是适用议论文教学的典范,对夹叙夹议类型的议论文写作而言,它更具有多重教学启示。《桐叶封弟辩》精短原文如下: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相似文献   

9.
周公奔楚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周公所奔之楚实即南土之楚,并非卫都所在之楚丘和西土之楚山.周公奔楚实即周公让位于成王,有禅让之意.  相似文献   

10.
《召诰》历来被解读为对成王的训导,其实不然。《召诰》所记,是周公和成王对洛的争夺。七年,召公受成王命先相宅。周公后至,封锁新邑,祭天承命,作《多士》,殷民丕作。召公被困新邑十余日,出,复入,作诰殷民,要求拥护成王。《洛诰》是《召诰》的继续,记录了周公对成王的全面管束,成王来洛终又回镐。《何尊》所记,是八年三月,成王在洛为自己的王宅奠基,同年四月丙戌,成王大会诸侯,洛邑和新邑,合为新生的成周。成王在四年已完成元祀,成王五祀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11.
展喜犒师     
二十六年夏 ,齐孝公伐我北鄙② 。卫人伐齐 ,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 ,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 ③ ,展喜从之 ,曰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 ④ ,将辱于敝邑 ,使下臣犒执事⑤ 。”齐侯曰 :“鲁人恐乎 ?”对曰 :“下人恐矣 ,君子则否。”齐侯曰 :“室如县⑥ 罄 ,野无青草 ,何恃而不恐 ?”对曰 :“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 ⑦ 周室 ,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 ,曰 :‘世世子孙 ,无相害也 !’载⑧ 在盟府 ,大师职 ⑨之。桓公以是纠合诸侯 ,而谋其不协 ,弥缝其阙 ,而匡救其灾 ,昭旧职也。及君即位 ,诸侯之望曰 :‘其率桓之功。’我敝邑不…  相似文献   

12.
古典笑话     
梦周公孔先生昼寝,而不容学生瞌睡。子路诘之,孔师曰:"我乃梦周公也。"次日,子路于课堂酣睡,孔师以戒尺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子  相似文献   

13.
《皇门解》是武王病逝 ,成王即位之后 ,周公以摄政身份发表的成王时期的第一篇施政文告 ,意在宣布成王将继续执行武王整合并依靠姬周、殷商和方国豪众三种力量统治国家的政策 ,用来安抚人心 ,缓和紧张局势 ,实现周政权的稳定统治。  相似文献   

14.
盂浩然诗中曾有多处提及张明府,其诗有<秋登张明府海亭>、<和张明府登鹿门山>、<同张明府碧溪赠答>、<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集>、<张明府宅宴>、<同张明府清镜叹>等."明府"乃唐时对县令的称谓."张明府"亦为以官代名,其人为谁,尚有异议.现有两说较盛:一认为"张明府"乃张子容,一则认为乃张柬之之孙张愿.  相似文献   

15.
现任蔡家教管中心主任刘光玉朴实地说:"教管中心虽然人少、权力有限,只要管理接好了地气,实实在在为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服务、为家长当好教育参谋,就能得到广泛的拥护。"这,其实也是蔡家教管中心几届领导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16.
在殷周史中,关于公东征问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复杂问题。今仅就周公东征的原因和这次东征的意义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关于周公东征的原因,近来多数中国古代史著述是这样表述的:“武王虽进入中原,后来还是退回陕西。在这样的局面下,武王忽然死了。成王的叔父周公旦为了暂时支撑大局,只有代成王而践天子位。武庚看到武王去世,认为有机可乘,联络了旧日东方的与国徐、奄、淮夷等,揭起反周的旗帜。同时管叔、蔡叔也在妒忌周公摄政”。所以,“以管蔡为首的周族,与以武庚为首  相似文献   

17.
西周初期,作为东夷部族一支的江国远离东夷的中心地带,没有受反周军事行动所波及,在成王、周公平定东夷叛乱之后,为了安抚夷人,江、黄两部族同时受封于淮河上游为子爵侯国。古江国的属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南部、信阳市平桥区东北部和罗山县北部一带,跨淮河南北,以淮北为主,都城位于淮河北岸。在楚人相继灭亡汉水流域和淮河上中游的诸侯国时,因江国之君与楚国有着姻亲关系.所以得以保全。楚成王死后,楚穆王于公元前623年灭亡江国。  相似文献   

18.
曲阜周公庙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所以称为周公。成王为了旌耀周公,特将其安葬在咸阳附近郢原的周王陵,命其次子袭爵奉祀。周公长子伯禽在封国鲁(今山东曲阜),于鲁公十四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建立太庙,以奉祭周公。鲁太庙实即周公庙。春秋战国时期,鲁公室趋于衰微,太庙已告萧条。公元前三世纪,楚灭鲁,太庙也随之荒废。这以后,周公庙时兴时废。史载汉、唐两代,皇帝曾亲谒周公庙。到北宋初年,周公庙已是废墟一片,蒿草丛生。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东巡到曲阜,下令重建周公庙,以伯禽等配享,规模较前有所扩大。并将鲁城建春门内周公后裔  相似文献   

19.
《无逸》是在周公将治理的稳定周王朝政权归还到成王手中时问世的,整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饱含了对成王的谆谆告诫,其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成王能够多倾听民意,切不可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快,而将朝政荒废。本文对西周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进行了全方位的体现,通过《无逸》我们可以对西周时期的思政教育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20.
以典入诗 ,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用典 ,或精心雕琢 ,或想像奇妙 ,或委婉曲折 ,或寄寓深远 ,其手法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明用典故 ,化虚为实。一般在阐述事理的诗作中 ,诗人往往直截了当地引用典故来论证事理 ,直抒己见 ,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如白居易的《放言五首 (其三 )》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诗人选取周公与王莽这两个典故 ,从正反两个角度说明一个道理 :对人要全面认识 ,就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 ,不能只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时 ,有人曾诬蔑他有篡权之心 ,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