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古今二谈罗福惠关键词民族文化;族类意识;天下主义;自尊;自省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来说,文化的发展演进,不外受到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取向的制约。而在民族性问题上,又取决于族类的自我意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中国人较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族类意识,既...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入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文化身份的角度人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入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入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6.
《追风筝的人》作为全球畅销的温情小说,并非仅仅依靠作者感人的笔触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变革和文化交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文章由阿富汗移民现象,引出了作者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迷离和困惑。流散在美国的阿富汗人相对于美国本土居民来说是"外来人",相对于坚守在阿富汗的人来说,他们又是"美国人",这种双重身份的认知,让流散在外的阿富汗人对民族文化身份产生了巨大的恐慌,从而反思民族文化身份缺失的原因,踏上追寻确切的民族文化身份之路,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7.
《孤独的伦敦人》是塞穆尔·塞尔文第一部以战后英国伦敦为背景的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初代加勒比移民在英国的生活经历,再现了黑人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面临的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危机。本文以多元文化融合为切入点,指出加勒比移民只有在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并适应新的文化,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下生存。通过对该作品的全面解读,本文旨在揭示在多种族混合杂居、谋求和谐共存的社会中,黑人移民身份的构建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借用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来分析以吕红小说《美国情人》为代表的"新移民"华文文学作品,重点探讨作品中主人公在跨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焦虑与身份迷失。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试图将小说文本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场域下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人公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和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身份认同焦虑原因是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身份认同焦虑的表现是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缺失而身份认同焦虑的出路在于悦纳自己。  相似文献   

9.
《沉溺》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反映了多米尼加裔移民艰难地寻求身份认同的历程,移民文化面临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沉溺的危机,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移民则可能会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沉溺。以尤尼尔及其父亲拉蒙为例,从三方面探讨多米尼加裔移民的身份认同历程,介绍美国当今的移民现状及多米尼加人移民状况,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尤尼尔的成长及其父亲打工的艰辛历程,反思他们的身份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期,随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问题变得愈加广泛而复杂.南亚移民文学作品通过对原籍国文化历史和社会风貌的追溯,表现这一移民群体对自我民族身份的探求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南亚移民作家的后期作品触及了加拿大的主题,记录了南亚移民艰难的生存和奋斗历程.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移民作家在文化兼精神层面的贡献已初显雏形,他们通过语言,利用自己的文字作为武器和策略,为本民族移民争取了应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的标志。民族特色,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民族性的形成与获得是一个建构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身份认同、文化想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揭示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2.
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探究旅游劳工移民的本质,理解旅游移民文化和社会融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适应过程的考察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是在对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中建构起来的;与其他移民相比,旅游劳工移民文化身份的建构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自致性和边缘性特征。文章可丰富旅游移民社会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并为旅游地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研究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族形象,便可了解,苗族文化是沈从文作为湘西代言人与外界对话的依据和支撑,“湘西的真正特色是苗族文化;在处于优势的汉文化与劣势苗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中,沈从文在确定自己民族身份时反映出深刻矛盾:中期他说自己是苗族,后期又说自己是汉族。沈从文后期创作中,“隐瞒”民族身份是一个普遍现象,他采取的策略是用地域性消解民族性,用地域的存在瓦解民族的存在。在“五四”东西文化碰撞主潮中。沈从文所呈现的苗汉文化对话的极其复杂的形式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不仅是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策略应对问题,而且还是保持和体现民族性特征的问题。民族文学的创建首先依托于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寻根文学是在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取得成功的。比较研究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就其实质来说,是全球化过程中各地族群谋求发展的一种现代参与和文化策略,其方式主要有三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说,一个基本策略是将民族特色作为一种边界符号,通过彰显民族身份来获得民族符号的转化.与此相应地,在市场的肯定效应下,得到强化的就不仅是民族的自我认同,而更是对与民族优惠政策相关的"少数民族"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化翻译,以及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代际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与背景的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透视了处于主流文化中边缘化群体的美国华裔,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化属性以及文化身份的历程,并探讨了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历程中,只有充当两种文化中间的文化传递者,才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孤独的孩子》的作者在孩童时期随父母移民美国,居住在曼哈顿犹太移民聚居地。她的小说始终将犹太移民与非犹太移民的斗争作为主题,尤其是移民同化、移民中的女性身份困境、他们寻求解放和平试图在新世界为建立自己的身份而斗争的主题。本文通过对犹太女主人公瑞秋与父母的冲突、自己内心的冲突、与弗兰克·贝克的冲突的解读,来展现犹太移民生活在文化夹缝之中和新旧世界之间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从静态看,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积极、进步、充满进取意识的、优秀的方面,有时又被称作文化精神;从动态看,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往往与时代精神黏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就是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把时代精神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20):25-27
《郊区佛爷》是当代英国移民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在伦敦的不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对以伦敦文化为代表的英国主流文化的不同态度,成功地再现了身处宿主国文化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移民及其后代身上的身份焦虑与身份危机。本文拟简单地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卡里姆·阿弥尔身上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批华裔美国作家诞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华人移民,同时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影响。他们努力在美国社会中提升自己地位,试图借助文学作品创作来表达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构建美籍华裔独特的文化身份,其中包括汤婷婷。她的代表作为《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这些作品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