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态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说法.这一概念与"教学"相结合后,新的教学形态应运而生.这一教学形态反对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是一种开放、互动、动态与多元的教学形式.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倡导教师善于捕捉课堂"意外",收获课堂有效生成.那么,如何发现和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本文试从突发瞬间的捕捉、意料之外的引用、错误解法的巧用等三个方面探究生成资源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在动态的课堂上,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邂逅各种生成资源。在教学中,当生成资源出现时,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转瞬即逝的教学资源呢?教师要能够及时挖掘问题资源,捕捉错误资源,拓展预设资源,善待意外资源,活用学生资源,开发对话资源,从而在动态生成中让课堂焕发活力,让教学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学不再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这就要求教师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数学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新特点.本文结合课例分析,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随时可能"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面对这些意外,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一种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应该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做出不同的生成,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但是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教学陷入闲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那些偶发事件来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呢?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过于强调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意外"。实验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也要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捕捉"意外",及时判断、重组,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相似文献   

6.
课堂应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实践证明:越是动态生成、流程灵活的课堂,越是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领,需要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  相似文献   

7.
姜珏 《广西教育》2011,(22):57-57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课前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避免课堂上“意外事件”的发生。其实,“意外事件”是一种有效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面对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进行智慧演绎,让课堂呈现“意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预设与生成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或教学预设之外(节外生枝)的情况时,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探究取得意外收获的教学活动.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在课堂特定的动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意外通道",捕捉那些"美丽图景",运用教学睿智,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意外收获,使得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教育者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教师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促进课堂精彩的生成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分析教师如何善待"意外"、巧妙处理"意外",促进课堂生成,让数学课堂因"意外"而精彩。1.善待"意外",拓宽学生思维"错误"也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前提是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智慧地处理。在面对突  相似文献   

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广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如何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教师需要把握住应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而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关注课堂教学。当遇到课堂"意外"时,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闪光点,让"意外"之花在课堂绚烂绽放。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为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往往也出现教师倾力创设的情境没有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启发和引导功能,在不经意间让精彩"一滑而过"。而意外的精彩往往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本文结合笔者在几个教学片段中的"生成",意在讨论如何在课堂中捕捉"意外"、善待"错误"、呵护"插嘴",促进生成,利用生成。  相似文献   

14.
<正>"新基础教育"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方式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课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所谓的"动态生成"应是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和了解学情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的科学预设,并由此对课堂上生成的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的把握和回应。教师在教学中对可预设的资源和意外生成的资源加以正确的处理,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能显著、有效地提升教学能力。下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在实际教学时,学生总会有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或想法,有的甚至让教师措手不及.对于这些偏离教师课前预设轨道的问题或想法,我们一般称为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像这类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教师若能及时捕捉、有效引导、巧妙利用,将会使数学课堂呈现意外的精彩.下面就课堂动态生成性问题的成因及如何利用,以创造教学意外之美,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命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生成性教学就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那教师该如何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一、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笔者发现,大多数的音乐教师会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