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杂志已经出到二百期了,二百是一个相当大的整数,因此本杂志编辑部同人就觉得在这一期上有写一点纪念文字的必要,并且大家拟定题目,分别担任写作。派给我的题目是“《中学生》是怎样创刊的?”要说《中学生》的创刊情形,就不得不先来谈谈《中学生》的前身《新女性》杂志。原来当开明书店于民国十五年创立的时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45周年,我原以为大会庆祝一番了事,没想到是开小型的读者座谈会听取批评、建议。这种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开风气之先,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创刊时我在华东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底随军进入上海后才看到它。从那时始,随时在报上发现问题就向报社提意见。“文革”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情况》上刊登过的,“文革”抄家全散失了;“文革”过后提的,多见于《报纸动态》和《编采业务》,今天我都带来了。  相似文献   

3.
周末无事,浏览电视,发现100多个电视频道中节目雷同率极高。终于悟到数字电视机顶盒纯属多余,有一根20年前的拉竿天线就够用了。前不久,有关部门对唱歌选秀节目发出约束令,很快,演讲节目又开始风行。时值暑假,《西游记》等老剧再度横扫荧屏。然后就是做饭栏目、看病栏目、收藏栏目和婆媳打架的电视剧……完了,没啥可看的了。就像北京人吃饭,头伏饺子二伏面,初一饺子初二面,反正横竖就这两样。《故事会》杂志的元老何承伟曾说,30年前,杂志几乎创刊一本火一本,为什么?"文革"造成的文化沙漠让那时的读者"给什么吃什么",饥不择食。但这种现象永远不会再有了,在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45周年,我原以为大会庆祝一番了事,没想到是开小型的读者座谈会听取批评、建议。这种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开风气之先,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创刊时我在华东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底随军进入上海后才看到它。从那时始,随时在报上发现问题就向报社提意见。“文革”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情况》上刊登过的,“文革”抄家全散失了;“文革”过后提的,多见于《报纸动态》和《编采业务》,今天我都带来了。犹如“京官难当”,人民日报也难办:许多新闻、文章,别的报可不登、少登、从简登的,它得照登、摘登乃至全登。但是,它应当也有可能办得更好一些。人民日报要办好,得从  相似文献   

5.
正《档案与建设》创刊30周年,可喜可贺。作为它的读者和作者该说点儿什么呢?还是由刊物自己来回答吧。我翻阅了2010年至2013年前5期(缺其中7期)的共34期刊物,品读一些文章,琢磨栏目的设置,分析作者分布的地域和所在单位。它用事实告诉我们——研究成果择该刊发表在34期刊物中,"业务纵横"、"学术园地"和"环球视野"等几个栏目分量较重,大约205篇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知  相似文献   

6.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7.
反映群众呼声的“麦克风”《北京晚报》复刊在一版设这么一个栏目,大约是受“文革”前《羊城晚报》的启发。那时的《羊城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五层楼下》,据说颇受欢迎,它所反映的是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呼声,抨击的是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代》创刊四年多来,发表了不少较好的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赞扬,发行份数从创刊时的7万份稳步上升,到50万份以后,几年来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今年6月,在党的领导机关的一份情况简报上,称《当代》是“一家办得较好的文学期刊”。朱穆之同志批示:“这样的好经验,出版局应总结推广。”边春光同志批示:《当代》的经验要“再总结一下,在报纸上或《出版工作》上发表”。《当代》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喜爱?它是以什么吸引着广大读者?它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杂志的“创新与创造”栏目正式创办于2001年2月。时过3年多,如今它已成为《青年科学》杂志的优秀栏目之一,在全国青少年读者中,特别是在中学校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2004年6月止,本栏已收到“金点子”稿件——创新发明设计方案400多个,读者来信1000多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一、栏目的创意2000年7月,《青年科学》杂志社为了加强与青少年读者的交流和联系,进一步在中学校园里扩大杂志的影响,在辽宁省的海滨城市大连举办了“沈阳市首届中学生科普夏令营”活动。作为这次活动的负责人,我全程策划并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由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唐彪主讲的“中学生创新与发明创造方法”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过程中,来自各中学的夏令营营员们对唐老师所讲的每一个小发明都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他们个个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讲座现场异常气氛活跃,笑声不断。如此热烈的场面,使我很受启发,我立刻意识到如果在杂志上创办这样一个栏目,让那些喜欢发明创造的青少年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为那些不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很偶然读到了《新闻爱好者》的电子版,我十几年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了,这次见到,忍不住泪下。我是1988年读到《新闻爱好者》的。我父亲段向理,是我们镇里的通讯员,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了,从这本杂志创刊起,他就是一个忠实读者,并且向所有喜爱文字工作的人推荐。我记得那时我们镇里订了5份,编辑部还奖励了1份。从上初中起我也开始读这本杂志,尽管有的内容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991年我父亲病重,我们还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杂志。到父亲不治,全家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才不得不中断。父亲去…  相似文献   

11.
在每期的《新闻知识》上,都能看到“读者·作者·编者”和“评刊员之窗”这两个栏目,我觉得,贵刊这两个栏目办得好,它对于读者、作者和编者均有好处。好处之一,读者的心声能够得到反映。一个刊物办得怎么样,广大读者是最好的裁判。而读者的心声能否得到反映,则取决于编者的编辑思想如何。《新闻知识》的编者存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首先,对您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有了这本《文摘》,我就可以省得翻许多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杂志了,特别是各地的《学报》。对于取材,我同意曾彦修同志在《出版工作》上发表的那篇谈话(编者按:指《坚持马列,坚持双百,荟萃精华,读者云集》一文,见本刊今年第一期)的精神。对栏目等等,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一、我还是希望能登一点有争论性的文章,同时登更好。  相似文献   

13.
由开明书店出版,丰子恺、夏丐尊、叶圣陶等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在中国期刊出版史和教育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地位。它1930年1月在上海创刊,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出到215期。①在这长达20年的艰难岁月里,该刊一直坚持以先进的思想内容、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中学生及其他青年读者,被几代中学生视作良师益友,在中学教育界、编辑出版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有口皆碑。半个多世纪以后,它的一些读者,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社科巨擘胡绳等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仍不免深情地提起该刊。杨振宁先生在1995年7月22日《文汇报》上曾谈道:“1933年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创刊已有31年的历史了。很多读者在谈到它的时候,都认为它是一张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报纸。一些新闻界的同志也在评论《中国青年报》的特点和风格。坦率地说,《中国青年报》在创造自己特点的实践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很多问题,还正在不断地实践、摸索和总结。《中国青年报》有些什么特色和风格呢?在办报实践中是如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的《咬文嚼字》栏目和《编读往来》栏目,共被刊用了11篇稿件。我的写稿体会就是——要看准栏目写稿。一般来说,一张报纸,一份刊物,它里面都分许多栏目,每个栏目里需要哪方面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类型、面向的读者群和  相似文献   

16.
邹昕 《记者摇篮》2009,(10):26-26,47
很多期刊都设置了《特别策划》、《特别关注》、《热门话题》类栏目,通常就一个选题,多版面大篇幅地进行编辑创作,作为期刊重头文章推向读者,代表该刊立场,树立刊物权威。饮食科学杂志创刊伊始就设置了《特别策划》栏目,每期策划一个重大选题、四个版面的篇幅向读者呈现精彩文章,该栏目逐渐成为该刊重点栏目,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栏目。2008年,由笔者负责编辑的《特别策划》栏目获得辽宁省期刊编辑优秀栏目一等奖。笔者认为,要驾驭这样一个重点栏目,重点是做好选题。  相似文献   

17.
不知不觉,《浙江档案》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300个月,编辑发行了300期,可喜可贺!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从创刊起就坚持每个月出一期的档案学刊物。在它以《浙江档案工作》名称创刊的初期,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我大学本科毕业于人民大学档案系,然而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阴差阳错,我却以外语干部的身份在浙江图书馆工作。不过专业难忘,从那时起我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百尺竿头——贺《浙江档案》创刊发行300期@何嘉荪$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似文献   

18.
“看了《南风窗》几期文章,感到不错,办得很活。文章别具一格。”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如是评说。一位报业行家说:“过去,我们这些新闻出版界的人都有一个愿望,办一份真正有特色的新杂志。如今看到《南风窗》,我们都说:有了,就是它!”它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刊物,获得如此好评? 《南风窗》是一份新闻性、社会性、综合性月刊。打开创刊号,扉页上的《告读者》,谈的不是自己创刊的主旨,而是刊物发起的一项活动:《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文章说: “假如您是市长,您想为广州做什么好事呢?”“假如您是市长,您有什么兴利除弊的措施要实施呢?”“广州的事情是大家的。想,要大家一起想;做,要大家齐心做。这是一篇不是发刊词的“发刊词”,它告诉读者,《南风窗》是大家的刊物,是大家发表意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是中学生的老朋友。《中学生》是中学生的好朋友。《中学生》60岁了,却仍然充满着青春和活力,受到少男少女们的欢迎。这是因为它同中学生有密切的联系,懂得中学生的希望、喜悦和苦恼,和中学生的心一起跳动。这是因为它紧紧追随时代的节拍,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中学生》的一个作者,我通过《中学生》和许多中学生交上了朋友,我应当为此感谢《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周莹 《新闻大学》2005,(2):92-95
2000年元月,《读者·乡村版》作为《读者》的一个子刊正式创办,它的创办是近年来中国期刊市场细分化和集团化的产物,也是《读者》近年来为了应对危机、谋求发展而进行的子刊扩张的一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环节。一、创刊的背景和动机《读者·乡村版》的母刊《读者》是现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并被读者所津津乐道的综合性文摘期刊之一。自1981年3月创刊时的月发行量3万册,20世纪90年代在发行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曾被媒体称之为“《读者》现象”,到20014年5月月发行量8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