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要形成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做好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教育类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升格”、高职学生通过“专升本”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衔接,缩小与普通高校的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职教育的正常发展。然而考察若干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关系守以看出,这两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存在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因此,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承认这两类教育衔接的必然性,更要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进而完善职业教育自身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并行发展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当前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高职教学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机电专业为例,研究和探讨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其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成功衔接给新加坡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新加坡中高职衔接给我们四个启示:正三观、推动全人教育使职业教育具有长远的效益性;中高职人才培养一致又有层次的分段目标有助于理顺阶梯式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教学体系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设立专业的职能管理部门保障中高职教育衔接。  相似文献   

5.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从主体维度分析,高等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和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都要落实于承担相应教育的执行主体——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两者打开传统观念的桎梏,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并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生态位,从而在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文章探讨宁夏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对一贯制衔接模式、单独(自主)招生衔接模式两种主要衔接模式的实施进行优势分析,并对宁夏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当前教育界对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特点及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提法基本上取得共识。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高职教要不要与中职教衔接,衔接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如何衔接等问题,仍处于实践和争论之中。为此,本文拟着重就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及其目标、学制、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几点理性认识。 一、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基本认识 1.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建立完善职教体系的要求。完善的职教体系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高职衔接,是中国教育体系,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朝向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发展、教育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积极反映。虽然中、高职衔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多种中、高职衔接形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内涵与属性特征上存在共性与关联,包括类型定位的同质性、层次定位的承接性、规格定位的实用性、培养模式的二元性、服务定位的区域性等内在特征,以及两者在区域教育系统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共生协调关系。当前,我国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纵向上实现办学(学历)层次的衔接,在横向上实现培养目标规格的类型贯通,以形成相对完整的高职教育类型(5B),并与理论型(5A)高等教育并存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和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但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体系,以及这个体系从低到高的层次层级的纵向贯通,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吸引力(即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方式)等方面都面临亟需求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但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体系,以及这个体系从低到高的层次层级的纵向贯通,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吸引力(即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方式)等方面都面临亟需求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职教育衔接要想顺利实现,其关键和核心是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发现,我国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必须区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基于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式层次课程标准,开发出贯通中高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的课程教材,才能建构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同时也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建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必须在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托的模式。构建与实施该模式应规范高职入口标准;按照中高职贯通的教学模块体系实施教学;以职业能力等级反映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以选课制作为实现衔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实现有效的衔接与贯通,是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才成长“立交桥”背景下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方向选择。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专科和地方本科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分析了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促进高职专科与地方本科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不同阶段和层次间实现科学、合理的衔接,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衔接模式为核心,通过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方面衔接的探讨,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模式构建的策略,包括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别和层次定位,建立递进式国家行业职业教育衔接标准、建立职业教育独立而具特色的招生运营模式、优化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基于类型教育定位,加强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通道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统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资源,落实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必须明确其原则,即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能力培养的贯通性、职业素养的一致性、培养模式的整体性。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方面面临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割裂、专业体系衔接不畅、课程体系匹配度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等关键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构建中高职专业建设协同机制、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衔接力度等方面着手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随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目标的提出,职业教育也经历了深层次的变革,而"中高职教育衔接"就是职教改革重要的探索方向。中高职衔接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力推的政策,也是职教战线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各地尝试推行的"中高职衔接"政策,更像隔着一扇"玻璃门",门内的东西看得见,却很难摸得着。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理想的职业教育应该搭建起高低不同、与其他教育类型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18.
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两者的衔接既是建立我国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促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尽快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本校办学和教学实践,对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的5年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体系,一个是质量。体系实际上谈的是职业教育的总体框架,质量谈的就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所以"中高职衔接"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长远的发展。一、中高职衔接的动因及背景中高职衔接的动因总的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教育普及化  相似文献   

20.
李斌  许娟 《华章》2013,(3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理应并驾齐驱、互为补充,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羸弱,体系建设极不完善,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升学途径窄,在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层次的梯级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极不健全,与大量职教学生的升学愿望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渴求矛盾突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培养职业教育梯级技能人才,既是健全人才培养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培养梯级技能人才:一是要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加快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发展;二是要增强高职院校容纳能力,促进中高职升学教育体系及内涵衔接;三是要体现梯级人才队伍就业差异,保障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