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南 《新闻实践》2013,(5):60-61
美国在线创始人、CEO斯蒂夫凯斯曾说:"如果你们观察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我们也没有消息来源,因此我们并不是新闻业同行。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这里说的就是新闻整合的价值,一种高于新闻原创所产生的巨大传播力,即新闻价值最大化。整合新闻资源,将传播效应最大化,正是网络媒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经历的与传统媒介互惠互利的生存与竞争方式,它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个新兴事物,也是所有成功的新媒体的重要特征。网络媒体利用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将同一议题下不同性质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最大程度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以嘉兴在线新闻网站为例,自2006年创办至今,注册网友已突破65万,每天的点击率在12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2.
开场白编辑同志每天都要接到这样的询问电话:“稿子收到没有?”“能不能给编用一下?”“为什么不能用?”等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会认为编辑端架子,态度不友好。说句实话,编辑每天忙于看稿、编稿,不可能对电话中的询问一一给予解答。其实,编辑看稿编稿都很认真,凡是有点意思的稿件都舍不得丢弃。为什么有些稿件想编而没有编?为什么有些稿件要如此删改?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能直言相告,将会给作者带来很大帮助。新年伊始,本刊特辟《编辑看稿和记》专栏,发表编辑在看稿、编稿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对一些稿件的点评。希望读…  相似文献   

3.
飞鸿二笺     
亚民、子平同志: 你们好! 没有想到你们会在《中国编辑》杂志上联合署名发表题为《孩子·牌子·台子》的文章。我仔细拜读了大作,很高兴你们作为杂志主编和执行主编的郑重其事的表态。我深切地感觉到了你们对杂志的一片真诚。我为杂志的读者和作者庆幸。 我不仅赞成你们的观点,而且欣赏你们的文采。我的这封信是对你们的文章的共鸣和延伸。正如你们的文章实际上已经提到的,杂志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编辑这个中心,或者说离不开编辑、编辑学、编辑活动这个中心。比  相似文献   

4.
韩旭 北京风格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以下简称韩)张聪本刊编辑(以下简称张)张:贵公司是专业从事网络广播产品开发的公司,请您介绍一下,你们现在开发这种产品是基于什么信念?换句话说,目前网络发展需要解决的热门问题很多.从基础建设来说,有宽带问题;从应用层面来说.有多媒体技术、VOD视频点播技术.以及网络电话、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如果从产生效益的角度而言,以上这些似乎都比网络广播前景诱人,你们为什么要选择网络广播作为主攻方向呢? 韩:您问得很好,这也是投资商给我们投资时,首先问的问题。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向     
城邦以网络用语申请商标惹争议“好人卡”、“rz”这些网友惯用的网络语言及流行符号,一直是台湾原生网络文化中的特殊创意,不过最近网友发现,这些网络用语被城邦文化事业申请为商标,且应用范围从衣服、文具到日用品,引得广大网友极大不满。网友认为,好人卡及rz是网络的集体创意,不是城邦里哪位作者或编辑创造,注册为商标形同剽窃、侵占。“好人卡”及好人文化是去年网络最热的话题之一,网友惯称追求异性被拒就是被发“好人卡”,“好人”在网络衍生不少创意,如单身网友自称“好人团”成员。而今年才在学测中引起话题的“Orz”,已成为台湾最…  相似文献   

6.
雪影 《网络传播》2004,(4):38-38
网络编辑是“七十二行”里没有的,是个新鲜、时尚的名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好这个职业呢?编辑工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工作环节有哪些?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认为网络编辑必备基本条件或素质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标题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东方网对网络新闻作了相当研究。高国营先生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10.
翻阅全国各高校的校报,发现许多报纸经常出现文章块头大、篇数少的现象,有的为了凑够版面,甚至每期都有半个甚至一个整版的文摘。这些报纸虽然每期也大都能按期出版,但高质量的稿件太少,信息量太小,给人以明显的“米不够,水来凑”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闹“稿荒”。“稿荒”何以发生?真的是由于学校实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在校报上反映,校报稿源濒于枯竭了吗?非也!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有些编辑没有全面履行编辑职责,忽视了校报稿源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校报编辑,除了编辑和采写稿件之外,还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稿源建设工作,包括经常性地搞好通联工作,积极组织稿件,努力开辟和培养稿源。如果整天呆在编辑部“守株待兔”、“等米下锅”,那么“稿荒”的发生就往往成为必然。怎样才能不断加强稿源建设,彻底杜绝“稿荒”,从而办出一张质量高、信息容量大的报纸呢?结合近年来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办好专栏我们知道,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是校报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校报这份出版物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校报要全面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11.
成超群 《新闻界》2006,(6):132-132
有人曾说:“如果你不擅长使用网络,那你就不适合做编辑。”也许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时代,作为一名编辑,如果不善于使用网络,将难以胜任编辑工作。互联网介入报纸编辑的工作范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编辑们并未真正培养起全面的利用互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闻标题在互联网上的重要性.有人提出:“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13.
师静 《网络传播》2009,(12):38-39
网络媒体内容建设的主力军的网络编辑重要性日益凸显,报人转投互联网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网络编辑与报纸编辑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性与要求,如果对网络媒体的特点没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报人转型未必人人能够胜任网络编辑。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作为出版的核心环节,往往会遇到许多版权方面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整个出版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解决好编辑工作中的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看了《新闻与成才》新开辟的“编辑看稿札记”专栏,作为报道员,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里透明了许多,以前对军报太多的偏见也随之烟消云散。“编辑看稿札记”为报道员和编辑架起一座“连心桥”。说实话,当我们把一份份稿件邮给你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变成铅字,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稿子上报,心里面便会产生很多对编辑们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理由大多是:编辑跟咱不熟,稿子再好也不会上报;给编辑们送点礼稿子肯定能登;再加上一些谣言:某团宣传干事花了多少钱才在报纸上登了个“豆腐块”;“要想稿…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更正 约翰气呼呼地给报社打电话质问: “你们报纸搞什么名堂,明明我还活 着,为什么发表了我的死讯?你们要负 责刊登更正的启事。” 编辑:“真对不起,要更正是不可 能的。” 约翰:“为什么?” 编辑:“为了维护我们报纸的信 誉,我们从不登自相矛盾的消息。不过, 我们可以想另外一个办法来弥补一 下。” 约翰:“有什么办法呢?” 编辑:“我们可以在明天的《出生 栏》里,刊登您出生的消息,让您重新 做人。” 严重警告 邻居家的篱笆内,马丁正与邻居家 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起劲地交谈着。 突然,一把亮闪闪的菜刀“嗖”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中国传播界发生了3件大事。 首先,在全球网络不景气,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国在线实现了和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集团的合作。美国在线现在在中国只能做技术,充当网络服务提供商,而不能成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但是其重大意义在于实现了美国在线在中国的登陆,随后,时代华纳集团又在谋求与中国电视业的合作。 第二,经济观察报和京华时报创刊。拥有1300万人口的北京市多出现几张报并不奇怪,但从宏观上看,它们为我们提出了业外资本注入传媒产业的问题。 第三,由于申奥成功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带来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谢辉  姚莉  李媛 《新闻前哨》2007,(12):41-42
有一次网上聊天,网友问我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我如实告之——新闻工作者。“你们传媒厉害呀!要谁死,谁就死”,网友随即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生杀予夺?传媒当然不可能拥有封建时代皇权般的力量,这位网友的意思不过是传达出公众对媒体的一种印象:权力。诚然,大众传媒因掌握着话语权而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权力中心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权力”。我们知道,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任何权力都应有其边界,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从一张空难图片看新闻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读者和网友可能都看过那张记录“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情景的照片,画面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正是这张照片受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的批评。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到黑匣子被打捞出来,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照片记录的是实情,因为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周围人鼓掌,死难者亲人看到后会怎么想?在灾难新闻中,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是否还要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感情?这可能就是时下人们常提起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曲涛 《青年记者》2003,(8):50-52
在网络媒体中,新闻主页面以标题列表为主,栏目分页面也几乎都是标题列表。当一行行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从“新闻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