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感受三毛     
一直很喜欢三毛,从十五六岁接触她的作品开始到现在从未改变。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我觉得三毛的一生比较真实,这可能源于她宽松的成长环境。19岁的三毛,可以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只身一人远走他乡。而且是在没有足够的钱又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怎么说呢,这种情况放在内地,别说几十年前,就是现在也不是我们敢想和我们的父母所能接受的。再有,她的一生伴随着写作的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一种活着的需要。这似乎是她的一种爱的精神寄托。曾有人批评三毛的作品不是真实的记载生活,甚至说她的…  相似文献   

2.
"爱的哲学"是一种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在她早期、中期还有晚期的创作中都集中表现了母亲之爱、儿童之爱、自然之爱这三大基本主题。冰心是慈爱灵魂的布道者,她的存在,丰富了"五·四"文化的精神高度。她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有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恨纠缠     
她不再爱我了。这是那堆排在书桌角落的高考复习资料告诉我的。书的包装纸上可以用手指划上我的名字,可我不愿意吹掉掩埋它们的灰尘,翻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锦囊妙计,甚至只是简单地在扉页上写下我的高考“国度”:XX一中,高三一班。我只是用疲倦的目光看着它们在流过的时问里慢慢变老……我怀着愤恨写下“她就是我的妈妈”——那堆已在慢慢死去的参考书的物质拥有者。她不再那么爱我了,这句话我已对自己呐喊了几百遍。她爱的是我的成绩和名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爱这个字,从古至今,被人们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渴望爱是每个人的向往,给予爱是每个人的心愿,把爱公平地洒向每个人的心田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努力追求着这种崇高境界。老师的爱是深沉的、公正的、无私的、严格的,它带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我想把这神圣的光环笼罩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我的做法是用不同的爱去对待不同的孩子:将母亲般的爱给奇奇。奇奇是班中年龄最小的,每次当我帮她掖裤子时,她总用手勾住我的脖子;吃饭时,她会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不舒服时,她会一下子倒在我的怀里,闭上眼睛,享受那惬意的一刻……正是由于这…  相似文献   

5.
我二十七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问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是我的淘气,是我的贴心小棉袄,也是我的朋友。我没有男孩,一直把她当男孩看,贾氏家族也一直把她当作希望之花。我是从困苦境遇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发誓不让我的孩子像我过去那样贫穷和坎坷,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她自强不息,又必须善良、宽容。二十多年里,我或许对她粗暴呵斥,或许对她无为而治,贾浅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当年我的父亲为我而欣慰过,今天,贾浅也让我有了做父亲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孩子,也感谢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我的中国梦     
朱语然 《辅导员》2013,(17):45-45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哺育了十几亿中华子孙;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拥有秀丽的山丘与奔腾的江河;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将成为苏醒的巨龙,走向世界!看着日益强大的祖国,我很兴奋,甚至有一种想马上长大,马上报答祖国的冲动。  相似文献   

7.
海外文坛     
正法国作家马克·李维《她和他》推出中文版近日,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携最新作品《她和他》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这是他发表的第17部小说。马克·李维在受访时表示,"我是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写书的,我写出的是一种感受,如爱和孤独,这种感受可以跨越国界"。自出道以来,马克·李维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节奏,作品涉及题材广泛,他讨论过友谊、爱情、历史等,而《她和他》则关注的是孤独,"其实在我  相似文献   

8.
我的孩子今年已11周岁,她与我相处得非常愉快,彼此之间感觉到的是一种信任、感激和关心。由于她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一直是我单人照料。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对她的关心主要是尊重她的想法,如孩子在野外玩耍时,不爱采花却爱摘果,我陪伴她一起摘,而不会硬性向她灌输花的美丽。小孩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主动亲近大自然,她也会很乐意亲近自然;没事时主动地与她交流,她碰到不解的问题也会来找我。3岁之前,给了孩子充分感知世界的自由与快乐,从不要求她按照我的意愿学这学那。3岁以后,…  相似文献   

9.
我爱这黄土地—黄土地孕育了无穷的神话传说,黄土地繁衍着一代代龙的子孙,黄土地述说着无限的真情爱意,黄土地演绎了无尽的硝烟风雨……这里从荒凉走进繁荣这里由残破走进美丽我爱这黄土地—喜马拉雅是龙的传人铮铮的铁骨,黄河、长江是华夏儿女沸腾的热血。从炎帝、黄帝带领我们走出洪荒,到孙中山高举共和义旗,砸碎千年封建的锁链,到毛泽东振臂一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黄土地绽开了笑颜,黄土地勃发了生机,黄土地自强不息,黄土地书写着胜利。我爱这黄土地—爱她孕育的神话传说,爱她繁衍的龙的子孙,爱她述说的真情爱意,爱她…  相似文献   

10.
MUSIC FANTASY     
《音乐世界》2013,(22):24-25
01 曲婉婷《Say The Words我为你歌唱》 曲婉婷在10月底强磅推出了个人的第二张全创作大碟《Say The Words我为你歌唱》,作为一名原创音乐人,专辑中收录了她从2005年至2013年的原创作品,唱出Wanting对音乐的热爱也唱出了她对当下这一切的感谢之情,感谢这段一起走过的岁月与自己付出的努力,感谢曾经帮助过以及爱过的人这些都是她坚持的动力与元素。  相似文献   

11.
那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科科长叫住我:“黄老师,请等一下。”她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你班李婷的父亲寄给学生科的,你看一下。”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我一大跳。信中,李婷的父亲说,我这个班主任不关心他女儿,对他女儿不公平,对她造成了一定伤害。他还言之凿凿地讲了一件我的不公平事。这无疑是一封告状信,一封一直以来我认为最放心的学生的家长告我的信。其实,我不单对其他学生,对李婷也是关心和爱护的。李婷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她不爱讲话,一讲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她是那种招人爱的好学生。我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12.
你不爱我,我一向以为,你是不爱我的。 我一岁,刚学走,跌倒了,你不曾扶过我。你说。让她自己爬起来。这是保姆后来告诉我的,那时,你是先进工作,根本没有空管我。  相似文献   

13.
张悦然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4岁就开始写作,不久她的文章就开始见于中国各大著名文学杂志上。现在她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十爱》已经是第五部出版物。“十爱”这个简单的题目向我们确切地描述了这本书的内容——十篇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而这个题目也正是本书里最正统的东西,因为书中所讲述的十个爱情故事都是极为离奇的,里面有很多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而且他们常常和已经死去的人发生希奇古怪的纠葛。张悦然认为这十个故事与她以前的作品风格迥异。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使她日益成熟,也为她创作出有更为激烈的冲突,更戏剧化的情节和更为极端性格的人物的作品提供了条件。张悦然想通过这十个故事告诉读者她对爱的感受,她觉得这种感情并不仅仅存在于男女之间。“我觉得我们不能轻易将爱分类。在我眼里,我们也许只能说爱有深浅之分。这就是我衡量爱的标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比如兄弟间的情谊,友谊和两代人之间的爱,但是这些爱总是合在一起的,爱之间的唯一区别就在于它的深度。”在《十爱》里面,我们可以读到“流血,流泪,破裂和破灭”,这正如最深的爱带来不同种类的痛苦一样。“我喜欢极端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坚持中庸之道,而我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则截然...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代是一个充满追问的时代,对爱的追问尤其等待一种诚实的回答。为此我向中学生朋友们推荐《爱,你准备好了吗》一书,在中国,我相信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中学女教师曾宏燕问她的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爱,你准备好了吗? ”这个问句撩拨着我的心弦。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的我,心情激动,眼角湿润,呼吸急促……套用中学作文常用的话来形容,我现在“心潮澎湃”。我如此激动的原因来自此书作者曾宏燕老师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我二二十七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爱的教育     
章洪 《天津教育》2006,(6):28-28
一年又过去了。与从前不同的是,这一年我有了新的认识,生命的过程不仅是老去,更是成长。我又一次感受到教育理念的更新带给我的兴奋和活力。 亲近学生,建立一种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愿望是那样真切。与学生同欢乐共悲哀,原来也是我自己的需求。我爱他们,我想让他们知道,爱需要表达!于是,我推荐学生们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要求他们以“我的爱”为题,写读书心得。当我写下这样的作文题目时,小东的怪笑,阿未的漠然,大多数学生的不知所措,让我的内心掠过一丝灼痛。为什么会这样?  相似文献   

17.
吴秀春,这位来自于辽西深山里的农民女作家,虽然早在1993年于北京召开了她的长篇小说《半路夫妻》研讨会,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对她的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的好评,但从近几年来的反应看,并未引起文学界的足够关注,对她作品的比较认真的品评分析、还一直未能看到,见诸报端的多是记者关于作家艰难曲折的创作道路的报道,议论较多的是女作家舍身从文的艺术精神,其中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作品而论,吴秀春的作品还不够成熟,多数评论者对她作品的评价,都采取了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这,当然是对的。然而,我觉得在她的不成熟之中…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只狗,我知道自己长得很可爱。黑色的耳朵高耸着,全身覆盖着洁白的毛,眼睛很大,很亮。主人很爱我,我也很爱她。因为她平时对我很好。但是,那天她发火了。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种人,她的伟大,就在于她们有天生的慈母之爱,而这种母爱会转移为爱所有的孩子,爱并非亲生的子女,如此不凡的她就是天下善良的女性。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此高大的他们就是我们教师。我骄傲,我是兼并这两种身份的女教师。我骄傲,我是与男同胞一起并  相似文献   

20.
玲玲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是特别爱打小报告。她经常跑过来,不是对我说谁不收拾玩具就吃点心,就是对我说谁又抢了谁的什么东西,对此我有些烦了。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玲玲又跑来对我说:“超超抢了碌碌的皮球!”当时,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发玩具,就随意地对她说:“你又来打小报告了,管好自己就行了。”此后几天,我发现玲玲变得不爱说话了,也不愿意和我玩了,上课也不主动发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活动课上,我来到玲玲旁边,蹲下身子,问她这些天怎么了,她吞吞吐吐地说:“您说我爱打小报告,很烦。”没想到我无意中的一句话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