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梅兰芳编演了《黛玉葬花》《晴雯撕扇》《俊袭人》等"红楼戏"。从剧目看,三出戏均是新编古装戏,在剧本构思上颇多新思路;从表演看,梅兰芳于规矩中见功夫,创造性运用唱腔、表情、身段等戏曲手段,刻画了"红楼"人物形象;从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看,他从古代舞蹈、绘画及昆曲中汲取精粹,使"红楼戏"生发异彩;从布景、道具、灯光的运用看,梅兰芳积极接纳新鲜事物,使"红楼戏"的舞台设计古典而时尚。梅兰芳的"红楼戏"是其艺术思想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处处有创新,却"毫未出戏中规矩",坚守戏曲艺术之根本,创新的尺度拿捏得当,值得当代戏曲界借鉴。  相似文献   

2.
汤玲 《文化学刊》2008,(4):129-132
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现代元素;重视宣传以架起戏——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艺术课程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基于艺术课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中的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纳入文化传播研究中。中国古代木偶戏的诞生和发展与"仪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四川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仪式符号。"传播的仪式观"强调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视角从传统人类学研究的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维度,提示我们应当在传统民族志中的时间过程记录基础上注重影像民族志中的时间加空间记录,重新思考"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为代表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玫 《文化交流》2016,(9):40-44
正昆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一代一代昆曲传人的坚守与传承,今天的昆曲艺术园林姹紫嫣红,现出勃勃生机。而浙江昆剧团的传承和发展,更具有薪火相传的当代意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而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  相似文献   

6.
信阳民间舞蹈受荆楚文化、淮河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影响,舞蹈种类多样,在长久的舞蹈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格。自2007年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信阳民间舞蹈非遗保护工作立足长远,稳步发展。但由于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日趋深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薄弱、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等现象的显现,如今信阳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聚焦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舞蹈,依托文化生态的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利用等静态保护方式,结合民间传承、艺人传承、教育传承等动态传承途径,完善信阳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体系,进而推进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俱有深刻影响。"二七元素"是郑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二七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就其对郑州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郑州城市文化发展中"二七元素"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二七元素"在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进而推动郑州现代化世界文化名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娘戏是广西的传统戏曲之一,是岑溪市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悠久的历史,本土化的特色以及丰富的审美艺术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并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牛娘戏赖以生存的基地发生了变化,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本文以非遗视域为观照点,思考当下岑溪牛娘戏传承的合理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牛娘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使其在当代绽放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民族地区高校应发挥区域优势,深入推进"以多学科协同及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为理念的英语教育改革,聚焦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服务地方发展。民族节日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中适当融入优秀民族文化和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英)"在线"金课",能够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译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挖掘中提炼,在传承中提升。”这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分管企业文化建设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星光在接受采访中一直强调的话题。也正是坚持了这一文化创建原则,使福建烟草商业“母子文化”建设取得了优异成效。  相似文献   

11.
高校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艺术文化知识,更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艺术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恰当地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间的关系,致使民族文化传承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及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龙舞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在当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形势下,探究龙舞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极具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传承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好发展和弘扬龙舞艺术,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艺术活动与民间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更新的思路和舞台,本文从龙舞的起源与发展,龙舞道具的创新与传承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平阳木版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表现内容和形式,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如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呈现出使用功能弱化、艺术表现性差、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本文重点论述怎样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平阳木版年画的数字化建设,从而推动平阳木版年画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拓展传播领域,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有效地传承与发展平阳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4.
流行主义与文化工业的崛起使民俗艺术与高雅文化在文化市场中趋于边缘化,培养了哗众取宠、缺乏细腻感知和深度批判的文化消费模式,因此,捕捉稍纵即逝的"灵韵",重拾感知艺术的审美愉悦和批判力度,便成为高雅艺术思变的动力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英歌舞,作为潮汕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有其独特的魅力。目前英歌舞面临着影响范围小、后继传承人少、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以此为例探索开发与休闲旅游、传承教育、形象设计、新媒体平台等多产业结合的新道路,对解决"非遗"项目保护困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璀璨的奇葩。随着时代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面临传承困境。本文以黔东南苗族女性服饰文化为例,在"空间生产"的视角下,分析苗族女性服饰文化传承变迁的原因,探寻苗族女性服饰文化的传承路径:加强立法保障,完善空间生产机制;传承价值观念,激发空间生产动力;守护传统工艺,夯实空间生产基础;开发文化产业,注入空间生产活力。  相似文献   

17.
动漫文创对本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是在深入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在文化创意活动和艺术创作中对本土文化进行的艺术解构与艺术诠释。本文以福建地方文化为例,深入分析地域文化脉络与文化根源,在错综复杂的地方文化中挖掘并提炼合适的文化元素,结合数字技术在现代语境下诠释本土文化,提升文创内涵建设、丰富文化的活化形态,带动动漫文创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联动效益和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提线木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五华提线木偶戏更是当地瑰宝,是重要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华提线木偶传习所,即原五华县木偶剧团,在木偶造型与演出形态方面,充分体现了五华提线木偶戏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五华提线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9.
忠信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厚的人文价值,是河源乃至客家地区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但因其活态传承方式不够创新、学校教育相对缺乏、表现形式过于陈旧等问题,推广效果不够理想。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索忠信花灯文化传承发展的CEP模式(即"文化+教育+产品"模式),以职业教育为平台,将花灯文化引入校园,再通过教学将花灯文化外化为产品向社会输出,这样既传承了花灯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又创新了花灯的传承发展方式,赋予忠信花灯新的时代气息,树立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使CEP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山壮族世代传承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如今,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壮剧传承中断、传统祭龙仪式与献祭田公地母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